秉持中国心,做城市文化“新引力”的践行者——专访清华大学清尚设计院设计师汪泽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清华大学清尚设计院设计师汪泽宇认为,在新时代下,作为一名中国设计师,一直在思考过去40年与未来40年,我们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责任是什么?如何通过文化创造城市“新引力” ?他认为,要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文化激活城市未来发展。
记者:根据您的观察,时下我国城市环境设计中的文化艺术设计有哪些不错的做法?还有哪些不足?
汪泽宇:如今,城市外在化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西方工业化的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形态既给我们带来了城市发展的启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我们自有的优秀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文化缺失和文化断代造成城市人文精神的匮乏。我们失去了太多中国城市人文特色中的人文环境和人文情怀。内在化的人文情感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未来城市更新和增量升级应该更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注重有“中国形态”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艺术。塑造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需要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创新观念,具有前瞻性,既要弘扬、传承,也要创新,才能真正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性、先进性和进步性,这也是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的演进规律。同时,人是城市文化的守望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城市文化艺术规划设计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要让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基因特色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城市的人文活力,让城市展现其应有的中国魅力。
记者:关于设计中的文化自信,您是如何理解的?
汪泽宇:作为中国设计师,要有一颗“中国心” 。建立设计师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文化溯源,源于自有文化的积淀。这是设计师的创作素材、灵感和源泉。只有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审美和生活方式,设计创作过程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形态”的文化价值。其二,是文化自觉,建立对自有民族文化进步性的思考和东西方先进文化互学互鉴与相互融合。其三,是文化转化,源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结合新需求、新技术、新材料创造性的文化传承。上述三点也是设计实践中文化自信的体现,是文化创意设计的方法依据。例如我曾经设计的山西泫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铸造展馆项目获得了第五届筑巢奖(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展陈空间的提名奖。这项设计以高平铸造业的历史文化和行业文化为背景,以坩埚冶铁为主线,将“铸造”过程中红色的铁水、敲打烧红的铁件,提炼为这个展馆设计的文化肌理和环境主色调,在展馆墙面的装饰上,采用了红铁锈漆板来呼应展馆的设计主题——“铸造” ,同时充分挖掘“铸造”的工艺流程,艺术化复原“铸造”的生产场景,使空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效果。
在深圳前海综合交通枢纽(TOD)项目文化艺术规划设计中,我和团队对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定位作了深入的文化挖掘和分析。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代表的是中国几千年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精神。那么,新时代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是对中国文化的进步性和先进性的呈现,因此,“中国形态”的文化价值观才能真正起到文化引力的作用。所以,前海综合交通枢纽(TOD)项目文化艺术规划设计的文化主题——深圳“新引力”的定位也源自我们对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让世界感知到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记者:“新引力”具体是什么含义?
汪泽宇:“新引力”一定是源自文化的优秀性,进步性和先进性,源自有人类共鸣的文化价值观,其原动力一定源自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演进中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深圳前海综合交通枢纽(TOD)项目文化艺术规划设计的主题策划就是从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中提炼的“天地人和” 。它代表中国文化对人的尊重以及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与万物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和”字。因此,枢纽上盖广场的景观绿化设计定位是“四时嘉至”的文化主题,代表中国人的生态自然观,以“和”字为文化故事线贯穿至枢纽换乘大厅的文化定位是“万方安和” ,以“地铁故事博物馆”表现交通枢纽迎来送往的中华礼仪和四方来客和谐有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带来的城市交通的文化面貌。
记者:一项好的设计能给人带来某些问题的思考,甚至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资源。您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学习,还多次被专业协会评为杰出青年设计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设计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创新创造中,您认为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汪泽宇:新时代的设计师首先应该树立起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和信念,用文化创新的设计思维表达城市文化价值观。设计师是大众文化生活的创造者,我们不仅要为大众生活创造物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同时生活中的物也是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物传达文化信息,通过物让人感知生活中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用我们对文化的思考和探究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所以,新时代设计师面对未来城市更新和城市升级的发展需求,要实践用“中国形态”的城市文化价值观,解决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城市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以及如何传承创新城市文化特色。(范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