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童上課先抓15分鐘 這皮膚疾病長大會好 醫:是迷思

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台大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朱家瑜(左2)表示,异位性皮肤炎已被发现至少40年,但过去家长常认为只是「皮肤会养、没什么了不起」。记者林琮恩/摄影

现年8岁的小豪2岁时就罹患异位性皮肤炎,不仅夜不成眠,半夜必须起来抓痒,还导致写作业时经常分心,必须先抓痒15分钟后才能安静下来念书,导致学习进度落后,自费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状况才有改善。医师表示,许多家长误信异位性皮肤炎会自己好,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未积极治疗,反而加剧患者长大后演变为重度患者、或出现并发症的机率。

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台大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朱家瑜表示,异位性皮肤炎已被发现至少40年,但过去家长常认为只是「皮肤会养、没什么了不起」,或认为随孩子长大疾病自然会好,但根据研究,有3成病友7岁后不仅没有痊愈,还会演变为重症;且若父母均为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或有过敏症状等,则孩子高达一半机率会发病。

朱家瑜表示,在不稳定治疗的情况下,高达8成异位性皮肤炎患者会出现气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第二型免疫反应失调」相关发炎反应,其致病机转是免疫细胞引起皮肤发炎,若长期抓痒可能会导致苔藓反应,或让皮肤变得又黑又干。

「该疾病好发于青少年,常导致就业困难,临床上许多患者甚至因此无法工作。」朱家瑜表示,曾遇过好几位20多岁的患者,因疾病外观常导致患者社交受阻,迟无法找到工作,每天宅在家里当「啃老族」,接受治疗后状况改善,才接受职训找到工作,也遇到共度一生的女友,「治疗异位性皮肤炎有公卫意义,能减少患者因宅在家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忧郁症及自杀比率等。」

台湾儿童过敏气管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理事长姚宗杰表示,虽然成人也会得异位性皮肤炎,但高达8成患者5岁前就发作,若小时控制不佳,长大还会演变成呼吸道过敏等疾病;患者对稳定用药的疑虑,主要是担心药物副作用,但发炎是慢性疾病,一经停药很容易复发,且若使用类固醇、抗生素,未按医嘱减药还恐导致症状加剧、反扑。

健保于本月1日起,将生物制剂用药资格限制下修至6岁以上、18岁以下均可用药。病友小豪主治医师、土城医院皮肤科科主任杨静宜说,以安全性来说,异位性皮肤炎药物中,生物制剂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少,国外研究指出,生物制剂可降低34%过敏发生与恶化,气管、过敏性鼻炎风险也能减少,但须留意注射部位发炎、结膜炎等副作用,建议患者家长可视实际需求,与主治医师讨论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