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杂志的“女书”争议:性别不是最大的问题,失了科普精神才是!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来写“女书”的第三篇文章了(前两篇《》《》)。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竟然能出了“续集”又再出“续集”?所以,车轱辘话我就不想再说了,因为这次“翻车”的是口碑还算不错的《博物》杂志,那就谈谈这篇文章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以及关于科普文章的那些感受。
1
《博物》错得冤吗?
《博物》杂志2023年5月刊这篇作者署名为“萧陵”的《女书 给汉字加密 为战斗而生》文章,引发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选择了一个很不主流、且对于网络舆论而言非常敏感的观点——女书男创。
△ 《博物》杂志文章全文,图源@博物杂志
虽然,这可能并非作者的本义(以善意的角度推断),作者撰文的意图就在标题里,他企图将“女书”包装成一段隐秘的“保家卫国”历史下的汉字改造秘闻。这可能是编辑钟意这篇文章且第一时间没有发现文章可能存在的风险原因(以善意的角度推断):“保家卫国”是正向历史刻画;神秘汉字能激发读者兴趣。只不过作者和编辑都没有想到,这篇文章所选择的观点竟然如此“不主流”,甚至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堪称“逆流”。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个人觉得是)作者和编辑都没有看完“女书”相关的著作,尤其是“主流”的著作和观点。对于科普类文章来说,不一定要采纳“主流”,但一定要熟悉“主流”。
可能有人会质疑,你凭什么就觉得《博物》的这篇文章作者和编辑没看过“主流”著作和观点呢?因为,他们如果哪怕去多盘一篇对于女书有综合论述的书籍,哪怕是一篇期刊,都会发现自己所选择的是就那一个人说过的观点,也就是陈其光的《女汉字典》序言部分。作者和编辑不知道这点,所以在文章里使用“学者们”来代替“陈其光”,不仅让大家误以为这是一个学术圈中的主流观点,甚至连观点本人“陈其光”的大名都没有出现在《博物》杂志里。
直到@博物杂志 的事后声明里才提到“陈其光”(8月13日),但在这之前(8月12日)网友就已经将出处为陈其光、以及陈其光女书著作存在的问题全写完了。虽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科普杂志与科普作者无法做到全知全能,但从声明看,依然落后关注女书的网友一大截,这就比较令人感到忧愁了。
△ @博物杂志 事后声明(8月13日)
△ 网友质疑微博评论区(8月12日)
不管陈其光家的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都得给人家留个署名权吧,以及观点的完整性吧!
因为,虽然@博物杂志 的事后声明里将陈其光与著作精确到了页码,但依然无法掩盖文章本身其实并没有对陈其光观点进行正确完整地转述的这一问题。作者可能仅仅看了陈其光《女汉字典》序言部分,因为他哪怕多看一点陈其光的其他著作就会发现,陈其光不仅主张女书男创还同时主张女书是“瑶族创制”,他在自己另一本晚于《女汉字典》7年的《苗瑶语文》里写道:“是瑶族改造汉字而成的书写自己转用的汉语五岭方言的文字”。必须指出的是,这两个主张是一体的,使用的是同一段论证依据。
△ 陈其光《苗瑶语文》中对于女书起源的论述
(《苗瑶语文》2013年出版,《女汉字典》2006年出版)
可以说陈其光真正主张的是瑶族男性创制了女书。所以说,《博物》文章作者并不是直接采用了陈其光的“义军说”,而是在陈其光的基础上自创了另一派“义军说”。
可能会有人觉得,《博物》杂志这次是被打“女拳”了,挺冤枉的,但从科普文章的角度上来说,其实并不冤。只不过比起某个学术观点上的讨论,社会话题有天然的易发酵性,更容易引发关注。而且,也不能遇到女性争取权益就扣“打拳”的帽子,而对挑事者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2
科普不是博眼球
我对于科普的认知是,它是对一些高冷、生涩的学术话题进行的白话文翻译,将之翻译成普通人能看懂且感兴趣的内容。但在这个过程中,“感兴趣”这三个字会掩盖很多人的初心,走向另一种更倾向于博眼球的行为。
还是以《博物》杂志这篇《女书 给汉字加密 为战斗而生》为例,开头提到关于女书发现过程中的“车祸”“特务”等内容,都是我从未在任何女书相关资料里见到过的。
△ 《博物》杂志文章,图源@博物杂志
尽管关于“女书第一人”这个头衔许多人都在争,但基本都是受过教育的“他者”达到女书流行区域以后才认识到其价值的。因为在女书流行区域,当地人知道女书的存在且习以为常,而单独的女书作品流传在外,也很难被认知到其价值(大多数觉得只是自己不认识)。
与《博物》文章里提到的这段唯一相似的内容是宫哲兵转述的周有光的来信:
△ 宫哲兵《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中周有光的回忆
这段回忆非常平实,没有《博物》文章里的曲折和悬疑,而周有光当时的态度也侧面印证了单独的女书作品是无法引发类似“特务”的轰动,在五六十年代的背景下连民族识别工作都没有完成,也不会有“全北京的学者”得出“跟已知的少数民族文字都不一样”的结论。
而这段内容就在@博物杂志 事后声明里提及的宫哲兵所著的《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一书中的第1页里。如果写声明的编辑有仔细看,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在网友质疑以外的部分依然是错漏百出的。
△ @博物杂志 事后声明
类似这种为了给女书添加神秘色彩而扭曲现实原貌的内容,在这篇不长的文章里随便就可以揪出来不少。
比如这段,说女书被视作“妖书”而销毁,折辱使用者是她们不敢传授的内容,也是胡编乱造。
△ 《博物》杂志文章,图源@博物杂志
《闺中奇迹 中国女书》对于女书濒危的原因写得很详细——
①推行女学。女性可以正常接受教育、学习汉字,自然就没人学女书了;
②移风易俗。使用、传承女书的民俗改变或消失,女书失去了社会土壤;
③禁书焚书……这段大家看原文吧,跟那篇文章说的就不是一回事。
△ 《闺中奇迹 中国女书》
又比如“结老同”这段,显然是受到外国作者写的小说《雪花秘扇》影响,从而将“老同”的关系百合化了。
△ 《博物》杂志文章,图源@博物杂志
何华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女书为例》一书里就详细说过这个问题。将女同作为女书话题吸引眼球的做法,既过时又扭曲。
△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女书为例》
事实上,“结老同”被认为是一种同性之间的拟亲属,且存在于很多的确,更接近的状态是兄弟或姐妹,所以数量上也不是一对一,而是可能会有多人组成老同。而许多提到“结老同”的女书书籍里都提到过这点,因为女书自然传人高银仙就是七姐妹组成的老同。作者和编辑再一次展示了匮乏的女书阅读量。
△ 《永明女书》
△ 《女书习俗》
文章里的这些内容不仅起不到科普的作用,还歪曲了女书习俗的本来面貌。如果科普只剩下吸引眼球,那跟写“不转不是XX”的、以及搞软色情的有什么区别?
3
大胆假设,规避错误
如果说事件的发酵的关于女书创制者的性别,以及上一段里看到了文章里对于发现女书、女书濒危、女书使用者习俗上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一句“没有定论”“大胆假设”来解释,那么有一些既定的错误做不到规避,在我看来是真正的大忌讳。
比如,作者对于女书的解释是“和汉字笔画一一对应”,“把女书还原回汉字”“会变成‘简体字’”,“笔画对应的规则如此完备”……
△ 《博物》杂志文章,图源@博物杂志
作者有没有想过,如果女书文字这么简单就可以推回汉字,这么多学者出字典、研究规范字难道是觉得大把光阴、大把经费可以肆意浪费吗?我再提醒一下,女书在80年代发现后就有国外学者收集实物并开展研究了,阻碍他们的难道是不识汉字么?
虽然,女书可能借源汉字算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但这不等于它与汉字一一对应,更不等于可以轻易被还原回汉字。女书的变形扭曲的形式是多样的,会增添、减少、移动偏旁和笔画,基本就是不告诉你本字就根本看不懂的程度。此外,女书的基本字并不多,这就意味着女书需要用同一个字表示或对应汉字里可能多个字,更加无法和汉字一一对应了。
而几乎到了自我讽刺的地步是,《博物》文章作者甚至没发现《女汉字典》的封面和他在文中给出的“女汉字典”所对应的女字并不相同。
△ 《博物》杂志文章,图源@博物杂志
△ 陈其光《女汉字典》封面
作者给《博物》杂志提供的是来自于赵丽明、徐焰编著的《女书规范字书法字帖》,采用的是胡欣书法体。
△ 赵丽明、徐焰《女书规范字书法字帖》
清华大学赵丽明团队是《女书国际编码提案》的编纂者,这份文档是公开的(http://unicode.org/wg2/docs/n3598.pdf)且经过权威审定的,其中P57开始质疑了《女汉字典》封面用字的“汉”与“典”是伪字。
后面还有大量女书实物里的用字分析。这么一举例,相当于所有去了解女书的人都知道这个bug存在,结果《博物》文章作者没绕开,反而是一头给撞上去了。
另加讽刺的是,《女书规范字书法字帖》一书中第一段便是“大家是这样评价女书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专家推荐语”,所列的是季羡林与周有光两位大学者的话。他们分别如此写道——
女书作为一种在旧制度下,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的民间普通劳动妇女,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识,创造出来的女性专用文字,实在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表现,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季羡林
女书是妇女自我解放的第一步。
——周有光
△ 赵丽明、徐焰《女书规范字书法字帖》
但由于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网站“传奇女书”主题及“在线女书字典”开源项目都提供直接的汉字转换女字功能,且都可以查到胡欣书法体,所以无法推定作者是否看过《女书规范字书法字帖》一书,还是仅仅只用网络在线工具完成这步。
△ 《女书规范字书法字帖》转换器
如果是看过书却对这些文字视而不见,那就是“坏”,如果仅仅用了在线工具。那就是“懒”或“蠢”,这两个结论对于科普作者乃至科普杂志来说,都很致命。
另外,@博物杂志 可能直到写声明的时候也没有去看女书的其他著作,否则写不出“陈其光之说有更具体的论证过程”这句话来,比他更详尽的学者可太多了,还有学者甚至为了女书起源写过一整本书,难道不比陈其光“详尽”吗?这声明其实也经不起诘问。
△ @博物杂志 事后声明
△ 《中国女书与史前陶文》
女书相比许多选题来说,需要翻阅的相关文献算是很少很少了,我一个业余写公众号且领域不在此的都看出这么多问题,以《博物》的平台和人脉找到女书的相关学者问一嘴会很难吗?
可惜直到看到@博物杂志 事后声明依然是没有看到有相对应的科普精神,反而更多地在跟着网友的质疑的节奏走,解释自己并非是帮“男性篡改模糊历史”。如果男性创制主张有证据,哪怕有逻辑,我不希望《博物》因为害怕网络上的声音而畏缩,其他声音、其他主张亦然。但如果文章本来就是七拼八凑的糊弄之作,只是恰巧在这一篇的这个问题上被网友看到了、成为了热议中心,我也不希望《博物》只回应这一个问题。因为家里已经看到了一只蟑螂,这意味着……
以上,都是建立在大家依然肯定《博物》做出过的优秀科普,并希冀未来仍然可以做好科普的前提下。如果不是,本文就当你没看到,很抱歉浪费你15分钟。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