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保费拟涨 股票族、包租公小心
人口老化与少子化,让健保财务面临空前挑战。图为国庆宝宝。(新竹市政府提供)
人口老化与少子化双重压力下,健保财务面临空前挑战。尽管卫福部长邱泰源多次承诺,至少2年不会调涨一般保费,但补充保费将有重大变革,今年进行讨论。据健保署规画,补充保费费率将和一般保费脱钩,6项补充保费将订有不同费率,其中「资本利得」费率将提高,高股利收入民众和包租公,未来恐要缴更多健保费。
健保保费缴纳分为一般保费及补充保费,分占健保收入的75%和10%。一般保费以经常性薪资计收,费率为5.17%,补充保费是针对经常性薪资以外的所得课征,包括高额奖金、兼职薪资所得、执行业务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等6类,费率为2.11%。依现行法令,补充保费与一般保费连动,为把饼做大,健保署规画将两者脱钩,且6类补充保费各自订定费率。
健保署长石崇良说明,6类补充保费有些偏向薪资所得、有些偏向资本利得,有能力者应多缴,资本利得费率不该低于一般保费,但并非所有类别都上升,有的可能会下降。由于涉及修法,最快2年后上路。
目前补充保费起扣点为2万元,单笔给付金额若未超过2万元,可以免扣补充保费,若单笔金额超过1千万元时,则以1千万元计算。邱泰源曾说,课征天花板或可讨论调高为5千万元,让有经济能力的人多负担一点。
另外,健保部分负担新制上路1年半,健保署下一步将研议,针对检查费用成长快速的电脑断层(CT)、核磁共振(MRI)收取部分负担。据统计,CT申报从2019年179.1万件到2023年237.9万件,成长32.9%;MRI申报从2019年68.8万件到2023年91.8万件,成长33.47%。
对于两项健保改革规画,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表示支持。他认为,政府透过资本利得扩大健保财源,不仅是财务考量,更是税收与医疗公平性的体现;CT、MRI增加自付比例并非排挤医疗权益,而是希望患者在医师的专业建议下,谨慎选择医疗资源,避免浪费。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提醒,无论未来的政策是好是坏,医疗费用的成长是必然,卫福部应提高民众对决策的参与,大家医计划的「生活习惯咨询」,不能流于形式,还需有诊所、社区多方配合,发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