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区沦为打工仔

(图/本报系资料照)

随着各政党不分区立委提名落幕,可以看见近几届主要政党都会提名「专业不分区」来包装,找社会贤达、形象清新者增加名单质感。只是,原先的专业者到了立院面临政治现实,大多可能沦为替政党服务的打工仔。

不分区立委提名相当具技术性,政党会考量党内派系平衡,也要评估被提名者的战力,还会刻意提几席「专业不分区」美化名单,如财经、教育、环保、文化、体育等领域专业者,包装成没那么政治性,最好是还能够有「亮点」。

此次民进党提名靖娟执行长林月琴,国民党有区块链专家葛如钧等,类似被提名的社会贤达应当都是怀抱奉献所长的心接受提名,但立法院的「传统」却相当现实。

首先,立委之间存在着区域与不分区的无形歧视区别,虽然彼此平时互动良好,但差异会体现在一些小细节,像专业不分区能否「依照专业」进入属意的委员会就是问题,立院各党团都用积分制分配委员会,资深有优势,区域立委也有另外加分。

因为区域立委是靠自己一票一票选上,与不分区只是被排进名单不同,不管哪一党,对区域立委都有特别待遇。不分区立委除了本来就是备受敬重的党内大老,其他新踏入政坛的专业不分区,工作分配与受到的待遇自然矮区域立委一阶。

区域立委有顾选区的压力,除了甲级动员非到不可,党团若是发乙动,所有不分区都要到场,区域则视状况未必要出席。议事攻防上,占领立院、打架、熬夜卡位,一定也先找最菜不分区上场。所谓专业不分区,往往被当成「专门配合党意的那些人」。

民进党过去提名劳工专业的钟孔炤,长期被摆在司法法制委员会;食安专家吴焜裕也曾因卫环席次不够,被调到冷门的外交国防委员会,结果闹出质询「雷射枪」、「机器人战士」的笑话。

不分区立委要混得好,就得配合党意。民进党的洪申翰虽是环保专业,但实际上则扮演替赖清德「为党辩护」的立院管道,「表现」优异,让他顺利被排进新一届的不分区安全名单;而林静仪最初也是不分区,后来代表民进党当选台中立委。国民党的王育敏、柯志恩起初也是专业不分区,后来成功配合国民党运作政治议题,王、柯此次也回锅国民党不分区。

几届下来,各政党都有提过专业不分区,但回头看,名单只是选举一时亮眼而已,真正进入立院后,几乎都是在折磨专业人才,尤其在高强度的政治对垒下,不懂政治的小绵羊简直是直接掉入鳄鱼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