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千亿赛道,要把握这些指标
嘉宾简介:陶峰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
在联合创立博远资本前,在复星医药集团任职超过 15 年。曾担任复星医药集团助理总裁兼投资总部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与召集人,全面负责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业务。
曾担任华源生命产业公司医药流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在职期间主导一系列产业并购及整合。在医疗健康领域拥有多个成功投资案例。
投资项目包括礼新、同源康、北启、昂阔、微康、衡美等。
一、从外资垄断到百花齐放 这一赛道充满想象力
第一财经 高 远
感谢陶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博远资本专注于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资已经很多年了,你们很早就布局了益生菌赛道。这几年在千亿级规模的益生菌赛道中,由过去外资独大,到现在国有品牌越来越多,目前为止这个行业是否已经迎来了并购整合期?
博远资本 陶 峰
益生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得越来越多。大家最早了解益生菌可能是从酸奶开始的,现在益生菌的面膜、小吃、牙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在人用之外,在动物饲养等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益生菌这个市场在过去主要是由两家外企所垄断,大概占到了百分之八九十的份额,分别是美国的杜邦和丹麦的科汉森。
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应该从大概十几年前起步,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我们看到一批中国企业冒出来,今天已经成为了有核心技术、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其中就包括了我们所投资的微康益生菌。
它包括很多个环节,在最上游其实是菌株的发现,你要找到一个能够非常稳定但又有良好功效的菌株,这个是整个益生菌的最上游,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科技的赛道。所以我觉得从现阶段来讲,这一赛道目前还处在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早期的阶段,中国企业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间,除了这些企业自身研发之外,我觉得也许并购整合也是一个方式。
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 布局这一行业看哪些指标?
第一财经 高 远
我们看到一组数据,中国的益生菌市场的规模从2018年的600多亿增长到2022年的1000多亿,年均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左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其实一些产品它仍然有同质化竞争,包括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选择这类标的的时候,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博远资本 陶 峰
对于我们来讲,核心的还是这个企业的科学能力,能不能发现菌株、并且能够稳定地培育出核心菌株。把菌株的功效和稳定性做到比较好的水平,这个是需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积累、反复筛选,反复工艺改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我们在当初投微康的时候,也是对于它在这方面的积累、菌株库、整个工艺流程的能力、它背后的科研资源的认可。它和中国食品领域的领军学府江南大学也是建立了非常好的科研和企业合作的关系,这个是我们当初投的最重要、最大的亮点。
三、肠道是人体第二大脑?从理论到应用突破都还需要时间
第一财经 高 远
我留意到有研究观点认为“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如果我们把益生菌跟肠道做一种结合来考量,未来益生菌市场的规模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您认为当下它最大的机会是什么?
博远资本 陶 峰
提到肠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消化系统,其实最早的益生菌所谓的活菌制剂也是一些消化系统的治疗用药。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个叫做肠脑轴理论的提出,肠道除了在消化系统方面的作用,把肠道内整个微生物生态和个人的免疫功能、乃至于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些认知系统疾病的发展进行了一些联系。
当然整个科学的研究还处在一些比较早期的状态,这个理论也还谈不上非常的完善。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这个肠道微生态的改善的解决方案,能够来帮助人们减肥、治疗抑郁症、防止老年痴呆、改善心情或者提升免疫功能这些方面都有一些早期的初步的验证数据,我们也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
但肯定不是过去简单的那么一两个菌种的活菌制剂的方案,现在微生态的领域也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我们也在关注这个领域。国外也有一些相关领域的治疗方案,有一个叫做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粪菌移植。把别人的肠道微生物环境能够移植到一个微生物环境不怎么理想的人体内,从别人那儿移植一个理想的微生物环境。但是相关领域还是存在一些风险。所以整个赛道应该还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我觉得从理论到相关的应用的突破都还需要时间。对于我们投资机构来讲,我们还是比较喜欢在它的概念验证能够带有更多证据的情况下来进入投资。
四、抗周期赛道底层逻辑是什么?
第一财经 高 远
前两年在整个市场的融资环境很差的情况之下,你们投的标的衡美还是实现了过亿元的融资,您认为它是否是抗周期的一类投资标的?
博远资本 陶 峰
从衡美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来讲,的确体现出了非常抗周期的特点。我们投资了以后,它连续多年业绩都是20%到30%的增长。它的主要业务是是中国最大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商和代工商,它并不是一个终端产品,它是为终端的品牌提供配方解决方案以及交付实际的产品做代工。
也许大众并不知道它的牌子,但是其实它是很多知名品牌背后的供应商。功能性食品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市场,但是在国外功能性食品其实在食品消费中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大。其中就包括了运动食品乃至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食品。在中国过去还是以保健食品概念为主,功能食品对于中国来讲也是一个新的概念。
五、独立品牌VS代工 两个不同的投资逻辑
第一财经 高 远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在健康食品当中仅做代工,是否缺少了一些想象力?比如说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希望出海,它是否可以像借鉴一些消费类的产品那样,把自己的白牌注册一个新的品牌去推广。有没有考虑到这条路?
博远资本 陶 峰
独立品牌,这是一个不同的商业模式。我觉得核心是对团队的核心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独立品牌可能更多需要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以及相应的市场渠道、管理能力提出要求。
作为一个专业投医疗、投科技为主的基金来讲,我觉得去把握这样的核心能力也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之外。所以我们投衡美当时还是看中了它的研发能力、生产质量体系、对大客户的管理和交付的能力。其实它的商业模式和我们医药行业的CRO(是指合同研究组织)和CDMO(是指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是非常像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快的把握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投了它,然后觉得也能获得不错的结果 。
六、医疗器械材料是交叉学科创新的新蓝海
第一财经 高 远
像你们投的一家标的摩漾生物也是刚刚完成了B 轮融资,它拥有一些像水凝胶的技术等,未来在医疗器械材料方面是否是交叉学科机会非常多,你们选择这类标记的标准是什么?
博远资本 陶 峰
摩漾生物的产品是一个医美产品,它是一个新材料。在注射入人体之后,一开始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能够除皱、填充,但是它又能够非常准时地在一定时间内在人体内代谢完成,不会残留在人体内,造成一些歪曲或者副作用,所以它是一个利用现代材料技术赋能医美的产品。我觉得在医美上材料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是一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利用现代材料来进行再生填充、医美抗衰这方面的作用。
医疗器械整个行业其实就是一个跨界融合这个行业,像医美、植入耗材、医学材料、类似于体外应用的,就牵涉到机光电乃至于软件、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等方面。在医疗器械中间,各个不同科学领域的融合,当然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方面我觉得中国企业也是具有比较强的优势。因为大家知道事实上在这些比如机械、光学、电子等等这些领域,中国企业都有非常好的基础,也有比较强的这个技术能力。怎么把它应用到现代的医学技术中间,打造出更好的不管是监控型的产品,还是治疗型的产品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我觉得也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
七、医疗产业风险高必须回报高 才能保证持续运转
第一财经 高 远
我们最近经常聊到容错机制的问题,包括在很多行业的创新、资本市场的创新等,您认为在医疗领域当中,它的容错机制是不是也非常重要?
博远资本 陶 峰
医疗特别在创新药领域,在国外一直有两句话。一个叫上帝掷骰子,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第二个就是医疗不断需要尝试并且调整,没有一个产品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在中间肯定需要调整。
我觉得容错机制的核心,是你要给那些成功的人足够的回报,能够让他能够cover到不成功的损失的部分。不然你光容错没有对,只是容错有什么用?如果都是错了就没有意义。你必须要让对的赢得足够大,你的容错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容错机制我觉得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不用去强调。
八、全球资本看好中国医药创新 要有布局全球视野
第一财经 高 远
像您说的在医疗创新领域当中,让对的人获得更多的回报或者是收益的话,他的渠道是什么?是IPO还是通过并购的方式?
博远资本 陶 峰
我觉得核心还是要让它本身这个产品获得足够大的回报,在国内市场上来讲,肯定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倾斜。当然我觉得以现代生物医药体系的投入所需要的程度,大家知道动不动就是几亿美金、10年时间的投入。你也很难靠单一市场为最后对的那几个产品提供足够高的回报。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对的事儿,可能还要做一个能够面向全球市场对的事儿,这样才能够在你做对了之后获得更高的回报。
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医疗健康行业目前还是一个内外循环都比较通畅的行业。除了我们国家的政策医保各方面一再强调对于创新产品的鼓励之外,现在跨国药企对来自中国的创新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2022年、2023年开始,全球主要的药企都已经下场到中国,来收购中国的创新。包括采用各种方式来并购、成立新公司等模式来与中国的创新合作,在全球市场上把来自中国的创新商业化。我觉得这样做达到的对就是足够大的对。
值班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