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文姬命途多舛 宋人画中藏密托古喻今

〈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所谓人物均穿着宋、金服饰。(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李怡芸台北传真)

文姬归汉的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也是诸多名家画作的题材,蔡文姬除了是与卓文君、李清照等人齐名的才女,她的身世与境遇更是反映了时代乱局下的沧桑无奈而倍增张力。近日故宫展出的国宝〈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除了描绘蔡文姬,更有托古喻今,呼应南宋祈盼皇帝归来的心情。

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文姬归汉图,除了〈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还有〈明仇英临阎立本文姬归汉图〉、〈宋李唐文姬归汉图〉,此次展出的此幅作品无作者款印,但旧传为南宋时期院画家陈居中所绘。人文历史建筑导览讲师林垦便指出,画中人物除了蔡文姬,还有匈奴左贤王、两人的两名幼子,以及汉廷使节。「画面上便呈现了蔡文姬妻子、母亲,以及汉节女的三重身份」。

蔡文姬为东汉名士蔡邕之女,自幼对经史子集无所不晓且精于音律,《三字经》中有「蔡文姬,能辨琴」即是指她6岁听父亲弹奏时能立刻听出是第几根弦断了。她先是嫁予名门之子卫仲道,却在不久后面临丧夫之痛,蔡邕也在吕布、董卓之争中丧命,东汉末年的兵荒马乱中,蔡文姬被匈奴人掳走,被左贤王纳为夫人,10余年后曹操念及蔡邕的故人之情,才决定把她接返中原。

林垦指出,〈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中,可看到左贤王露出全面,蔡文姬仅侧脸,是为尊当时的夫妻之仪;二名孩童,幼子环抱着蔡文姬表达不舍,长子在幼子旁规劝;而汉使节着宽袖服展现其为汉使的身份,而蔡文姬在此情景中,面临着抛夫弃子,成全返国节女的哀叹。

陈居中所绘虽是文姬归汉的故事,但画中人物均穿着宋、金服饰,符合宋代的写实风格,且北宋灭亡时,徽、钦二宗与众后妃们均遭金人挟持,情况和蔡文姬的际遇颇有

颇有侔合处。可推断此描绘文姬归汉故事,是藉扥古以喻今,宋高宗生母韦太后虽被接返,但仍是一段不堪面对的历史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