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預算來台水土不服? 新北近10年總案量僅48件

新北市参与式预算案件量低。图为去年新北捷运公司的「好邻好里」参与式预算说明会。图/联合报资料照片

红极一时的「参与式预算」,是透过由下而上让民众决定公部门预算用途,但民众不一定对政府预算执行有概念,与民间单位冗长沟通过程更加剧公部门压力,导致案量停滞。新北市引进参与式预算10年来,包含市府、议员推动总案量仅48件,且有逐年减少趋势。在新北推动多案的市议员陈仪君直言「政府有没有心要做?」,其实只要花少少预算就能够推行,不仅能更了解民意,且成果是政府、民众共享,应再加把劲。

新北市副市长刘和然表示,参与式预算促进公民参与,市府一定会坚持去做,目前包括文化局等单位也都持续推动「这块绝对不能放」,他也已请过去在文化局执行多案的副秘书长龚雅雯作为市府统合角色,持续在新北市推动参与式预算。

刘和然强调,除参与式预算,市府也提供多元符合「参与式预算」精神的方式,广纳民众建议,市长侯友宜这些年推动的行动治理走遍29区,直接听取里长建议,其实也是实际了解民众需求,希望政策预算执行,更符合民众需求。

由国外引进的参与式预算,是一种「由下而上」让民众决定预算用途,目前台湾的参与式预算有行政体系发动,或是议员透过拨出建议款发动,新北市2016年起推动参与式预算以来,至今快满10年,在市府官网统计上仅34件,而由议员发动的更只有14件,似乎在台湾水土不服。

基层公务人员透露,新北城乡差距大,各地方民众对公民参与热情不一,政府预算使用要经过审核、执行、决算等规定,推案过程还要历经公听会、说明会,还有最后投票等,与民众沟通旷日费时,公务人员自身承办案件五花八门,不如执行能够快速见效的案件。

在新北推动第一案的国民党新北市议员陈仪君直言,先前文化局、社会局每年都会积极推案,但近年来确实案量大减,市府说要积极推动,但最后「说说」成分比较多。

陈仪君坦言,参与式预算沟通过程确实比较繁琐,民众有空闲时间多落在晚上或假日,要这群公务人员加班积极参与确实困难,但如果上位者够积极,并给予适度压力,要推动并非难事。

陈仪君说,议员人力有限,推动参与式预算要自己找专家、公民团体,还要协助统合,如果能由市府主动出击,才能发挥效益,她更强调,参与式预算不一定要推大规模案件,其实小到周边荒地维护与绿美化,都可以去推,她先前争取民政局预算推动新店博爱街参与式预算,她与在地里长拜访居民了解需求,这些做出来的成果,是市府与居民共享的。

刘和然表示,参与式预算是市府了解民意的重要管道之一,绝对会持续做下去,这一块他会责成副秘书长龚雅雯统合,市府也会提供其他多元管道让民众参与市府预算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