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铭宗的鸡笼追想曲

「艾尔摩沙」曾是17世纪西班牙帝国最遥远的殖民地。(曹铭宗提供)

曹铭宗走访「诸圣堂」考古遗址,也由此发展出小说内容。(曹铭宗提供)

《艾尔摩沙的玛利亚》(时报出版提供)

已有台湾历史、文化、民俗等著作40多种,文史作家曹铭宗首次推出结合考古、历史、宗教的小说《艾尔摩沙的玛利亚》(时报出版),省思帝国主义扩张之际在传教、贸易与殖民思维间的矛盾,并以神秘的「圣母显现」贯穿整部小说,以厚实的史料呈现鸡笼早年的族群文化。

遗址出土 成小说元素

首次尝试写小说,在庞大的史料中要架构出西班牙在台16年的群像,曹铭宗谦称自己并不懂小说技巧,「我记者出身,擅长调查报导,写作习惯按照时间次序。」决定照时序一年年写,并想到以男主人公若望一年一封给塞维亚的保禄神父的信,书信体方式带出前后共18年,若望从抵达到离开台湾的历史,曹铭宗说:「这样结构简单,我认为这也是最容易了解的写法」。

2011年,中央研究院与西班牙学者组成的考古队,在和平岛进行当年西班牙人所建教堂「诸圣堂」遗址的考古,并挖掘出教堂后殿墙基及墓区,也出土了呈祈祷状的人体遗骸,其中有几具已鉴定是欧洲人,另有十字架、皮带扣等西方文物。这些考古成果也成了曹铭宗的小说元素。

曹铭宗出生、成长于基隆,长期从事史普写作,和平岛附近即是他的生活圈,西班牙人17世纪在「艾尔摩沙」(台湾)的「鸡笼」(基隆和平岛旧名)建「圣救主城」,展开殖民、贸易、传教的历史,对他而言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也开始产生写小说的念头。「西班牙人在台湾16年的历史,对我来说不但是乡里的历史、基隆的历史,也是台湾的历史、世界的历史。」曹铭宗指出。

北台湾「鸡笼」的地位,相当于南台湾的「大湾」,这个小岛因缘际会在400年前就已站上国际舞台,成为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最远的殖民地,但因为历史文献资料相对少而被忽略。曹铭宗自2015年开始收集小说的相关史料,且他本身也担任基隆市文化局和平岛历史文化调查研究计划的主持人,在小说中安排一名导游串联古今,最后这个角色干脆自己上阵。

百合盛开 如圣母之岛

「我是先有书名,再有小说!」曹铭宗指出,西班牙人比荷兰人更重视传教,天主教又有「圣母显现」的说法,他发现:「和平岛山丘上每年4、5月盛开野百合,而西班牙船队在1626年5月12日抵达和平岛。欧洲自中世纪以来,白色百合被视为纯洁的象征,基督徒常用来供奉圣母玛利亚,称之『圣母百合』。可以想见,那天西班牙人感觉他们来到了『圣母之岛』。」

虽然小说中没有明显的「坏人」角色,但殖民者便是通篇的「坏人」,且写到荷兰人灭绝拉美岛(小琉球)原住民事件,以及西班牙人曾试图屠杀15岁以上的淡水马赛人。尽管如此,小说仍以「我相信世界上一直存在真、善、美、近乎神圣的人和事」开场,曹铭宗说:「我的故事是在恶劣的环境看到善良的心灵」。

最后拼图 以小说填补

究竟,天主教的「圣母显现」是否曾在台湾发生?曹铭宗表示,圣母显现大都是发现圣母像流泪,或是看见圣母本人,他反问:「圣母不能有化身吗?佛教闻声救苦的观音菩萨,就是以无数的化身来帮助不同的众生。我认为,只要相信天主的大能、圣母的慈爱,就可能会有圣母的化身,化身也是一种显现。」

「玛利亚女孩」雨兰为何能成为引导若望的那个角色?曹铭宗说:「我认为就是单纯,她的信仰很简单,就是活出耶稣的样式,先是学习耶稣的言行,进而效法耶稣的牺牲。」台湾史小说所缺的一块拼图,历史所未记载的艾尔摩沙,曹铭宗以小说填补与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