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学者林富士逝世 作家曹铭宗忆「亦师亦友」:不舍多于悲伤

中研院史语所特聘研究员林富士。(图/中研院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中研院史语所特聘研究员林富士逝世,作家曹铭宗昨日在脸书上回忆起他与林富士曾经相处的过往。曹铭宗说,自己写过的专题报导,常请请林富士给予指教,「林富士年纪比我小,却是我的亦师亦友」,曹铭宗感叹地说,但去年林富士指点他写的台湾历史小说,如今已完成,可惜无法请他写序了。

林富士为台湾历史学者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其专业领域为宗教史疾病史、文明史数位人文

谈起林富士逝世,曹铭宗说,「我不舍多于悲伤」,林富士罹癌病苦三年,因化疗导致多重疾病,仍尽力做好人生功课,如今终于放下担子。上星期五,富士因呼吸代偿问题陷入昏迷,由于疫情住院病人只限一位家人陪同,昨天,他病情没有好转,最后只能以手机跟他道别

林富士曾说他研究的是「小历史」,但曹铭宗认为,「其实出于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怀」。曹铭宗说,在担任记者时,因采访而认识林富士,当时他在研究「台湾童乩的社会形象」,原来,林富士在云林台西乡下长大,当地没有医生民众生病常求助童乩,这是他研究童乩的动机。后来,林富士又研究「槟榔文化史」,让曹铭宗大开眼界,原来当年玄奘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取经时每天吃槟榔,韩愈、苏东坡朱熹都是槟榔族。

曹铭宗说,「林富士喜欢研究庶民的生活,并希望借着他的研究来提醒大家:人民是历史的主体」。

除了历史学术研究之外,曹铭宗认为,林富士还有两项成就,包含1994年代,李登辉总统主政时,由杜正胜主持改版国中教科书《认识台湾》,以提升台湾史地教学比重,其中「社会篇」由林富士、彭明辉编写。另外,也包含中研院自1984年开始主导台湾「数位典藏」、发展「数位人文」的工作以来,林富士扮演重要角色,牺牲奉献的幕后人物

「林富士年纪比我小,却是我的亦师亦友」。曹铭宗回忆起林富士,他以穿越时空的宏观探究本质微观,诠释、分析万事万物,常在与他交谈中得到启发和鼓励。

林富士曾说过,「史家、记者最主要的社会角色都是沟通者,都可以称之媒体,他认为记者应该扮演减少误会、对抗、冲突的沟通者」,这个观念提醒曹铭宗身为「媒体人」的本质,也强化曹铭宗对新闻工作的信念。曹铭宗说,林富士是胰脏癌开刀,这三年已有随时辞世的准备,他一方面妥善安排后事,一方面努力完成计划中的写作,让人感佩。曹铭宗最常做的就是送去基隆卤肉饭和水煮猪脚,因为林富士曾提过,这是他父亲生前常吃水煮猪脚,他以吃水煮猪脚纪念父亲。「今年端午节,我在疫情中宅配冷冻水煮猪脚给他,现在想来非常欣慰」。

林富士最后感叹地说,「去年,他指点我写台湾历史小说,嘱咐翁佳音和我合写饮食的台湾史,都已经完成,可惜无法请他写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