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为什么「南港」在北部,「北港」在南部?

北港朝天宫。(图/翻摄自维基)

文/翁佳音曹铭宗

云林北港镇是汉人来台最早开垦的地方之一,北港朝天宫(国定古迹)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之一。台北南港区则为中央研究院所在地。这两个都有「港」字的著名地名,刚好位在一南一北,难怪会有人问:为什么南港在北部,北港在南部?

在讨论之前先要说明,台语的港除了指船停靠的港口,也指河流,例如基隆有四条流入海港的河流,称之田寮港、牛稠港、蚵壳港、石硬港。有一句台湾俚谚:「歹船拄着好港路」,直译是不好的船遇到好的航路,比喻本身条件虽差但外在环境大好,就是运气好的意思

再来谈港口,东港西港、南港、北港的称呼,到底如何命名?第一、从海上看,在溪流出海口,右边的叫东港,左边的叫西港。第二、从陆地上看,以方位为港口命名,例如南港相对北港。第三、新港相对于旧港。至于北港溪、南港溪等名称,则是以港口的名称来为溪流命名。

台北的南港、云林的北港因为最具知名度,才让人产生南港在北部、北港在南部的错觉。事实上,台湾很多地方都有南港、北港。

以台北的南港来说,早年是基隆河下游南岸的港口,相对的就是位于汐止的北港,今新北市汐止区内还保有北港的地名,只是外地人大都不知而已。

▲清康熙中期(1684年后)《台湾地里图》上北部大屯社旁的北港社。(图/猫头鹰出版)

以云林的北港来说,最早称之笨港(荷兰地图标示Ponkan,可能源自原住民语),后因笨港溪(今北港溪)泛滥分成了笨北港、笨南港。笨北港即今云林县北港镇,笨南港后来因迁移分成新南港、旧南港,新南港即今嘉义县新港乡,旧南港则位于今新港乡的南港村。虽然有新港必有旧港,但旧港的河道如果淤积陆化,则旧港的地名往往就会消失。

十七世纪荷兰地图,图中出现R. Ponkan(笨港)最早的地名标示。(图/海牙国家档案馆、猫头鹰出版提供)

彰化县的伸港乡,其实旧名叫新港,但因与嘉义的新港同名,在1959年改为台语同音的伸港(伸的文读音sin,与新的音相同)。

高雄市小港区,旧名港仔墘(墘的台语音kînn,边缘的意思),在日本时代1920年行政区域画分及地方制度改革时,才改为日式地名小港(Kominato)。

▲港仔墘。《台湾堡图》(明治版),二万分之一。(图/猫头鹰出版)屏东县里港乡,旧名阿里港,早年是下淡水溪(今称高屏溪)的一个港口,在日本时代1920年把阿里港简化称为里港。阿里港的地名由来,传说早年有一个名叫「阿里」的人在此贩卖冷食,但「阿里」也有可能源自原住民语。

▲阿里港。《台湾堡图》(明治版),二万分之一。(图/猫头鹰出版)

此外,台语有「正港」(tsiànn-káng)一词,指正宗道地的,这里的「港」也与港口有关。原来,清代在海峡两岸由官方设立对渡的港口,称之「正口」,又称「正港」,规定两岸各种往来都必须透过正口,以利稽查及征税。因此,从正港进口的是课过税、有保证的「正港货」,相对于走私的「水货」。

清代,台湾最早只设一个正口鹿耳门(今台南市安南区),与福建泉州厦门对渡;到了1784年(乾隆49年)才在鹿港设第二个正口,与福建泉州蚶江对渡。后来再设的正口,包括台北的八里坌、宜兰乌石港等。

台湾另有「顶港」(tíng-káng)、「下港」(ē-káng)的说法,分别指台湾的北部和南部。有一句台湾俚谚「顶港有名声,下港上出名」,就是名闻全台湾的意思。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猫头鹰出版,翁佳音、曹铭宗着,《大湾大员福尔摩沙:从葡萄牙航海日志荷西地图、清日文献寻找台湾地名真相》,不代表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观点与声音,来稿请寄至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