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博》请问部长 你在打算什么?
【爱传媒黄文博专栏】台湾正要开始承受严峻的旱象水荒,2月23日,经济部长说,旱灾应变中心已经做最坏的打算。
当发生了最坏的事情之后,才开始打算,无论怎么算,根本只是亡羊补牢。事前没有最好的准备,事后再怎样打算,人算不如天算。
台湾本来就被列为缺水地区,而且在全世界缺水地区排名第18,每人可分配的水量仅有全球平均雨量的七分之一。
从中央山脉到西海岸,纵深过浅,河流短而湍急,适合建水库的集水区极为有限,仅有的水库规划如高雄美浓越域引水计划,在上世纪历经惨澹对待,在多方势力串连抵制下,一再延宕,终于胎死腹中。水资源供给面,其实始终是台湾的死穴。
长年以来,本岛靠着夏季台风来送水,灌满水库。对台湾人而言,台风既是肇祸酿灾的恐怖力量,又是岛内用水的唯一保障。每逢台风季,翘首盼望风神擦身而过,路过不进门,送雨不来风。
储水与发电,是台湾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有责任感的统治者,为开发水利与储备电力筹谋,常需背负骂名,却奠立往后二三十年的民生乐利与经济荣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政坛便找不到苦心筹谋水电良策的统治者,自此以降的有权者,边吃着前人留下的老本,边过着谤不及身、荣华全揽的好日子。
能源政策,跟政党意识形态纠缠在一起,核电丢得太快,绿电吹得太大。绿能,用想像的,似乎一路绿灯畅行,实际上窒碍难行,天然气赶紧补上,第三天然气接收站预定地的珍贵藻礁成为避免2025非核家园跳票的祭品。
但补上的岂止天然气,还有燃煤,于是民众的肺又成为避免2025非核家园跳票的祭品。这种东补一块、西补一块的补钉式能源对策,距离真正的能源政策何止十万八千里?
一旦夏天供电紧张,政府高官索性教导民众携家带眷到大卖场吹冷气,这什么跟什么?电力不足的问题,非要等到半导体业先进制程没电可吃的罩门出现,统治者才被逼着面对。
到时候,是牺牲半导体产业的产能以维持民生用电?或是请民众牺牲小我以力挺护国产业?还是必须透过公投决定?
电力起码还有能源政策可以吵吵,然而水呢?我们有水源政策的长远规划吗?政府曾经正经的充分辩论水力开发问题吗?
当台湾的水源政策仍停留在祈祷台风过门送水的农业时代思维,仍惯用农地休耕以节水的套路,仍独沽几阶段限水的消极招数,三十几年来,历朝历代却拿不出整合成套的水源开发、回收再生、降雨储存、水费分级、用水管制、分配调度政策,算是现代化国家、大有为政府吗?
水情的严重,跟缺电一模一样,还是必须等到半导体产业启动水车载水,才让政府大官紧张,再次让人民见识到政府有多被动,官员有多无能。
有格局的政务官,早该在上任之初,总合推演重点产业发展所需基建设施、水电用度,是否有供需失衡可能?并未雨绸缪,提出工业用水用电的百年大计。
而部长所谓「最坏的打算」是什么意思?除了牺牲民生用水或牺牲工业用水之外,还会有什么意思!
没有做过最好的准备,就没有资格说出最坏的打算这种不负责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