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出B肝病毒但无症状别掉轻心 医警告:近4成变肝癌

测出B肝病毒但无症状 别掉轻心!医警告:近4成机率变肝癌。(示意图/Shutterstock)

在过去,肝病是台湾的国病,许多名人都因为肝病而失去生命,但在政府以及民众共同的努力之下,自1986年开始施行新生儿接种B肝疫苗之后,台湾的整体B肝盛行率已经大幅度的下降至5-10﹪,而且因慢性肝病导致的肝癌和死亡,也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B型肝炎病程分为4个阶段

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主任杨怀壹指出,B型肝炎的自然病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病毒量相当高的免疫耐受期、病毒量仍高但持续下降的免疫清除期,以及病毒量低但可能有肝纤维化情形的不活动带原期,最后一个阶段是病毒量偏高的且肝脏中度至重度发炎的病毒再活化期。

B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当进入人体肝脏细胞且长时间停留,进而导致慢性B型肝炎。对于B肝带原者来说,若是没有透过适当的治疗和追踪,肝脏仍可能出现发炎、纤维化以及坏死的情况,且根据研究显示,慢性B肝患者一生当中,有25-40%的机率会演变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因此,及早治疗让病毒能够尽量清零,不要让病程进展至肝硬化、肝癌,甚至走向死亡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治疗B型肝炎新观念:及早治疗免恶化

过去对于B型肝炎的治疗认为,若是患者的肝发炎指数症长或是仅仅轻微异常,还没有走到肝硬化的程度时,及便病毒量很高,也不一定要接受治疗,仅需定期追踪即可。

B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通常都是在肝发炎、有肝脏疾病或肝纤维化、肝硬化、容易B型肝炎急性发作或容易导致肝癌的危险因子时,才会开始使用。

不过,近来的研究却发现,虽然B型肝炎病毒活跃时,人体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症况,感染B肝病毒后导致肝细胞癌化的过程,其实在免疫耐受期就已经开始了,病毒DNA量越多,进展为肝癌的机率就会高;即使是一些针对不活动带原者的研究也显示,及早治疗对于阻止病情的进展是有帮助的。

所以杨怀壹建议,只要确诊为B型肝炎,都应该要及早评估和治疗,才不会让及病程度恶化甚至死亡。

●扩大治疗中低风险族群及提高筛检,未来努力的方向

中央研究院院士陈建仁表示,一直以来B肝病毒是台湾很重要的公卫课题,虽然在1986年开始疫苗接种剂化来因应这个课题,之后又于2003年开始全国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计划,但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仅提供给特定的慢性感染病患者,而且有用药时间的限制。

于此,陈建仁与多家医院的研究团队,开始探讨扩大目前置或健保规范对于疾病和经济负担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可以放宽所有B肝病毒的治疗条件,在外来的15年均可防范许多新生代偿不全的肝硬化、肝癌和相关的死亡案例。再加上若能提高诊断率至90﹪以及有70﹪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接受治疗,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说,扩大治疗中低风险的族群以及提高筛检和治疗的比例,是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