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的B、C肝带原者注意! 医:都是肝癌高危险群

肝癌高风险群,如何早期揪出肝肿瘤?(图/shutterstock)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罹患肝癌的人数高达100万人,而2019年台湾肝癌死亡人数多达7881人,平均每天约22人因肝癌死亡,为国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

面对沉默杀手肝癌的威胁,我们应如何自保呢?

今年2月底,港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令人不胜唏嘘。事实上,除了吴孟达之外,过去也有许多艺人因肝癌与世长辞,像是安钧璨、沈殿霞等。此外,台湾不少知名人物都曾罹患肝癌,包括颜清标、高金素梅等。

●熬夜不是肝病主因 肝癌与B、C肝炎盛行有关

肝病是台湾的国病,国民健康署曾做过一项网路调查,在可复选的情况下,有高达93.3%的民众误以为「熬夜」是导致肝病的主因,仅6成多民众正确认知肝病的发生与B型肝炎或C型肝炎有关。

全台约有200多万名B型肝炎带原者,40~60万名C型肝炎感染者,大约20万人同时感染B型及C型肝炎。根据卫福部的资料显示,感染B、C肝之后,每4人有1人会变成肝硬化,肝硬化后每20人有1人会并发肝癌。因此,B型肝炎及C型肝炎慢性感染者,属于肝癌的高危险族群。

罗东博爱医院是宜兰县内治疗肝肿瘤的重症医院,该院曾收治不少肝癌患者,胃肠肝胆科主任江明峰提到,卫教时以口诀「A、B、C」来解释肝癌主因,有助于病患加深印象。

A就是酒精性肝炎(Alcohol)、B是B型肝炎、C则是C型肝炎。不过,每项主因各占多少比例,会随不同地区而异,例如罗东博爱医院B肝患者约占七成,C肝约占二成,酒精性肝炎约占一成,少数患者可能是脂肪肝等肝病所致。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因位处都会区,临床统计数据和罗东博爱医院有些许差距,该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高伟育表示,肝癌的主因:B肝患者约占55%、C肝患者则为30%、B+C肝患者为5%,其他肝病则占10%左右。

●无症状的B、C肝带原者 是肝癌高危险群

根据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B、C肝带原者因无症状而不自知。江明峰医师解释,病毒入侵人体后分泌出来的物质称为「抗原」,而抽血检验「表面抗原」,若呈现阳性反应,就属于B肝带原者。

虽然带原者未必会出现症状,但只要病毒留在体内就可能作乱,甚至一生遭受「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威胁,唯有定期追踪检查,适时接受治疗,才能降低风险。由于台湾B、C肝盛行率很高,扩大筛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国民健康署提供年满45~79岁的民众、40~79岁的原住民,终身可接受一次B、C型肝炎筛检,只须在成人健检时一起进行即可。高伟育医师建议,若抽血检查结果为B、C肝炎带原者,最好每3~6个月抽血检验肝功能,每半年抽血检测甲型胎儿蛋白(alpha-fetoprotein,简称AFP)及进行腹部超音波检查,才是最佳保健之道。

●40岁以上 应每年做腹部超音波检查

肝癌细胞生长的速度非常快,平均112天(约4个月)增加1倍,但最快也可能29天体积就加倍。因此,如果从1公分长到3公分,最快只要4~6个月。有鉴于此,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建议年满40岁以上的民众,无论有没有B、C肝带原,每年皆应做1次腹部超音波检查。

如果是B、C肝带原者,可至健保门诊安排腹部超音波检查,健保有给付检查费用,而一般人则需自费约1000~1200元。腹部超音波检查包含肝、胆、胰、脾、肾等重要器官,过程不会痛或不舒适,但检查前须空腹6~8小时,才能清楚观察胆囊及胰脏的情况,以利揪出肿瘤、息肉或结石。

●肝是沉默的器官 没症状不代表没事

肝脏内部没有神经,所以没有痛觉,当自我察觉到肝脏出问题时,可能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江明峰医师指出,过去一般人以为出现倦感、黄疸等情况,表示肝脏生病了,其实这已是肝癌中、后期的警讯。

肝受损时最早的迹象就是发炎,一般而言,肝指数40以下才算正常,不过当肝开始发炎时,甚至肝指数已经到达300,都不会出现任何异状,可能肝指数400左右,才开始有上腹痛的情况。

不过,这阶段的症状很容易跟胃痛搞混,很可能被轻忽,建议若上腹痛持续超过3天,而且不管进食与否都会不舒服,最好尽快就医检查。当肝脏损坏到一定程度,体内胆红素代谢会出问题,会开始出现「红茶尿」,以及皮肤、眼白变黄等黄疸现象。

高伟育医师提醒,早期肝癌不会有症状,通常都是经由定期检查才揪出病灶,而根据台北荣民总医院肝癌资料库显示,目前约有4成肝癌患者属于早期发现,而中、晚期患者则各为3成左右。因此,定期检查对发现肝病是非常重要的。

●BOX:打过B肝疫苗 如何知道要不要补打

台湾过去被视为肝病王国,B型肝炎带原率曾高达20%,自从1986年全面施行新生儿接种B型肝炎疫苗,国人B肝带原率已大幅下降。不过,很多人虽然小时候接种过疫苗,长大后却检测不到抗体,到底要不要捕打呢?

罗东博爱医院胃肠肝胆科主任江明峰表示,病毒入侵或施打疫苗都会产生「抗体」,少数人因为体质的关系,无法靠打疫苗产生抗体。此外,抗体浓度也会随着时间慢慢降低,甚至消失,导致保护力变差。

→如果是1986年之后出生,属于全面施打B肝疫苗世代的人,通常升高中或大学时会进行健检,就可以验出是否带原或有无抗体。

→如果是B肝带原者,此时补打疫苗已没有作用,只要肝指数在正常范围,会建议定期追踪1.肝指数、2.甲型胎儿蛋白及3.进行腹部超音波检查。

→如果没有带原,也没有抗体,因为台湾肝炎盛行率高,会建议自费补打。

台北医学大学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高伟育则认为,抽血检验anti-HBs(B型肝炎表面抗体),就可知道抗体有没有消失。打完疫苗后,抗体的保护力约可维持15~20年,就算逐渐消失,但仍有「免疫记忆」,也就是当免疫细胞再度和病毒相遇时,仍旧可以辨识出来,并且消灭它们。因此,若是一般民众,未必需要再补打B肝疫苗。

不过,B型肝炎主要传染途径为血液及体液,建议高危险群,包括:同住家人或性伴侣为B肝带原者、医疗卫生工作者与其他可能接触血液者、心智障碍收容机构工作者与原住民、血液透析病人、注射药瘾、罹患性接触传染病或有多位性伴侣等,最好再补打一剂B肝疫苗。

施打完一个月后检验anti-HBs,如果仍为阴性,须再打完另2剂疫苗,也就是依「0-1-6个月」之时程接种3剂,以降低感染风险。B肝疫苗为自费疫苗,每剂费用约250~500元,建议可至预防接种合约医疗院所或各地区卫生所施打。

本文作者:吴佩琪

咨询:江明峰(罗东博爱医院胃肠肝胆科主任)、高伟育(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杂志》2021年7、8月号 第395期

《大家健康杂志》2021年7、8月号 第3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