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71型來了! 「 6大QA」快速理解對抗腸病毒招數
肠病毒目前并没有特效药及疫苗,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降低感染机会。报系资料照
肠病毒71型已一年半未在国内监测到,但今年从3月中旬公布首见2例以来,已累计4例71型轻症个案。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显示病毒已陆续在社区出现活动,是个警讯。
近期实验室监测显示社区以克沙奇A型为多,同时有肠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动。今年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病例累计1例,为感染肠病毒D68型;去年累计3例,分别2例感染克沙奇A2型及1例感染肠病毒D68型,其中1例死亡,为感染D68型。
Q1:什么是肠病毒?
肠病毒感染是幼儿常见的疾病,肠病毒并非是单一的病毒,而是指一群病毒,包含小儿麻痹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肠病毒等种类,每一个种类还可分为多种型别,总共有数十种以上。
目前小儿麻痹病毒已在台湾根除,因此肠病毒病人都是感染其他肠病毒造成。感染肠病毒痊愈后,只会对该次感染型别的病毒产生免疫,所以一生中可能会得好几次肠病毒。
别以为肠病毒专属于「幼儿」,成人也会感染肠病毒,只是大多症状比较轻微,与一般感冒不易区分。 肠病毒目前并没有特效药及疫苗,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降低感染机会。
Q2:容易引起重症肠病毒类型?
台大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黄立民表示,肠病毒71型和D68型都是容易容易侵犯神经系统的肠病毒。
据疾管署资料,肠病毒71型最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尤其5岁以下的幼儿是重症高危险群。
肠病毒71型是在1969年美国加州的一次流行中首次被分离出来,当时引起很多无菌性脑膜炎与脑炎的病例。
近几年国际间陆续发生流行疫情的肠病毒D68型,幼儿感染后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或神经系统症状。此型别最早于1962年时在美国加州流行疫情中被分离出来,2014年以前并非常见的肠病毒型别。
此外,克沙奇B型病毒及伊科病毒主要威胁新生儿,严重时可引发心肌炎、肝炎、脑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可能致命。
Q3:肠病毒容易在哪里感染?
人类是肠病毒唯一的传染来源,主要经肠胃道,如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如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或是经由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新生儿则可能透过胎盘、孕妇分娩过程或产后人际接触等途径感染肠病毒。孩童感染肠病毒以家中和学校、幼儿园等两大途径最多。
Q4:酒精洗手有效吗?
肠病毒对酸及许多化学药物具抵抗性,如抗微生物制剂、清洁消毒剂及酒精都无法杀死肠病毒,因此应用「肥皂」勤洗手。
消毒建议使用含氯漂白水。一般环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浓度为500ppm,意即用8瓶1250 毫升宝特瓶的清水,加入100毫升的漂白水。
处理肠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消毒水浓度则为1000 ppm,也就是8瓶1250毫升宝特瓶的清水,加入200毫升的漂白水。用消毒水擦拭完毕后,要静待1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骤。
Q5:得了肠病毒会有什么症状?怎样算重症征兆?
感染后通常3至5天会出现症状,但是大多数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极为轻微,过了几天之后就会自然痊愈。成人感染的症状通常并不明显,常见症状如类似感冒症状,小朋友典型症状为口腔、手掌、脚掌出现水泡、溃疡,可能合并发烧,病程约7至10天。
5岁以下婴幼儿为肠病毒重症高危险群,感染肠病毒一周内,如发现有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或麻痹、肌抽跃(无故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持续呕吐与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只要有任何一个症状,就可能是并发重症的前兆,要尽快带至大医院就医。
Q6:今年会出现肠病毒流行疫情?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可能因新冠肺炎防疫松绑,民众戴口罩、洗手等习惯逐渐松懈,加上出游活动增加,今年出现肠病毒流行的可能性大增。
台大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黄立民表示,预期今年6、7月可能出现肠病毒流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