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死亡延迟负债 学者:2025年新冠死因才会明显下降

去年超额死亡人口中,1万4667人为新冠肺炎感染致死者,占64%;图为医护推送病床。(本报资料照片)

卫福部日前公布国人2022年死因统计,新冠肺炎一口气从第19名跃升至第3大死因,而直接、间接死于新冠的超额死亡人数,也达2万2852人。公卫学者指出,台湾出现超额死亡的时间点较晚,为延迟负债,且超额死亡未来几年仍然会发生。以今年为例,上个月的超额死亡仍然有17%,本月可能会达到25%以上,预计要等到2025年,新冠在死因的排行才会明显下降。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指出,台湾2022年十大死因排行,前2名皆为癌症与心脏疾病,第3名为首次进榜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约为癌症的3分之1,且超过心脏疾病死亡数的一半,这反映了大流行时代的Omicron感染,台湾疫情出现较晚,死亡率也会有延迟效应。

与美国、英国相比,美国在2020、2021年,新冠肺炎皆为第3大死因、2022则为第4名,而英国在2020、2021年皆为第1名、2022为第3名。至于台湾,2020、2021年,新冠肺炎均在十大死因之外,去年则进入第3名,显示台湾超额死亡出现延迟负债。陈秀熙说,其实没有国家能躲过超额死亡,只是谁先谁后,必须要到2025年,新冠肺炎导致的死亡才会明显下降,走出十大死因的排名。

陈秀熙表示,台湾去年的BA.2、BA.5大流行,造成许多人丧生,整体超额死亡约13%,其中新冠肺炎占8%,超额死亡一定会继续。公卫学者林庭瑀指出,今年受到BA.2.75流行、医疗量能尚未恢复所影响,3月的超额死亡为25%,4月一度降至4%,但上月超额死亡再起,达到17%,其中有4%是因感染新冠致死,其余则是非直接感染的死亡。

「医护人员非常短缺,政府必须要重视,否则将会付出非常多的代价」,陈秀熙分析,上月超额死亡中,有13%是非直接的死亡,这代表脆弱族群因并发症而死亡者正在上升,估计6月份的超额死亡将上看25%以上,不能忽视。

陈秀熙建议政府采取精准防疫及超额死亡监测模式,根据不同族群进行风险分层,区分没打疫苗者、免疫脆弱者及一般族群,这3族群为高、中、低风险者,应提供精准医疗照护,避免医疗量能紧绷。针对低风险者,要避免成为其他疾病的负债死亡来源,中、高风险者,则要提供个人化精准防疫及健康照护,才能让超额死亡趋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