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酷!清大《人骨考古学》多人抢修

国立清华大学人类所助教邱鸿霖(左),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拿取骨头标本。(国立清华大学提供)

国立清华大学人类所助教邱鸿霖,利用清大南校区挖出的人骨标本,开设台湾唯一兼具科学及文化的《人骨考古学》课程,带领学生从人骨中探索历史,甚至人的性别年龄,生前一切习惯、健康等,人社院刘家伶与辛佩倢,对考古有浓厚兴趣而选修,她们说,「超级酷!一点都不可怕」。

《人骨考古学》可接触真实的人骨标本,学习鉴别人骨,推断人年龄、性别,还有古病理学,分析人类生前曾感染过的病症、退化性炎症等,再来,透过骨遗传学鉴定DNA基因,以同位素分析个体的生存环境与饮食内容。

「人骨能透露出很多秘密!」邱鸿霖表示,考古学是以科学方法,解析古代人与其文化,人骨考古学是以人骨为出发点,不仅分析人骨的DNA描绘血缘地图,更从人骨所透露出的各种讯息,拼凑出他所经历的一生,进而推敲出他所处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宗教仪式,连左右撇子都能判读。

邱鸿霖说,课堂中用来分析的人骨标本,是清大2001至2002年间开发南校院区(宝山路旁),所挖掘出来的,过去曾是新竹第一公墓,当初迁葬完毕展开清理作业时,发现许多清朝无主墓的墓碑及陪葬品,经体质测量分析,发现他们头骨型态与汉人较接近,且有肺结核、梅毒等传染病,显示新竹早期人类生活艰辛。

由于能够提供分析的人骨标本数量有限,尽管人骨考古学在清华人社院为热门课程,但自2011年开课以来,只开放20人修课。人社院大四谌冠霖,因逝世的爷爷将在明年捡骨,他希望修习这门课后,能够在捡骨时,探索爷爷人生经历,他说,很多无法自爷爷口中得知的故事,或许能从捡骨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