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考古题!学术伦理测验超难…有人考3次 研究生:做样子
▲学术伦理也进入研究生申请学位考的规定当中。(图/达志示意图)
研究生一定对「学术伦理」不陌生,但如今伦理也要变考试,台大因为论文造假案引起轩然大波、设立学术伦理办公室后,科技部也针对首次申请科技部计划的主持人或研究员,在年底开始,必须完成6小时的学术伦理课,80所大学的硕博士新生,也必须通过「学术伦理测验」,困难的题目还有人考了3次才过。
教育部在103年开始补助学术伦理线上课程,合作的大专校院从105年的38所,暴增到今年的79所,许多学校怕台大学术伦理案的风波烧到自己,对于研究生的学伦开始紧盯,第一学年结束前必须修完线上学伦课、完成测验,才有申请学位考的资格;学伦测验共有26种题本,必须拿到85分才算及格,第一次就考过的人只有一半,剩下那一半都得考第二次、还有人考到第三次,「没有考古题、真的很难」。
除了研究所新生之外,今年12月1日开始,首次申请科技部计划的主持人、研究员(包含共同主持人、协同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助理等),都必须在函送计划的3年期限内,完成6小时的学伦课;不过这样的课程还是「教育意义比处罚意义大」,除了线上课程,还有演讲、工作坊的形式,由机关自行认定。
学伦课包含著作权法、个资法等写论文时会运用到的法律常识,是非常知识性的课程,有考过学伦测验的某大学研究生说,课程内容多、测验又太详细,看完也不会写,「很多都是琐碎的题目,看过也不会记起来,写题目的时候就用两台电脑,一台作答,一台开课程来看,反正考过就好」,大力批评这种测验跟学习根本都是「做做样子」。
「会违反学伦的就会违反,跟懂不懂法律没太大关系」,另名研究生说,爆出来的事件都是刻意造假,那些人不可能不懂学术伦理的范畴,课程做得再精美还是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如果可以多放点精力在实质的东西上,不是总在表面工夫,像是改善研究环境、修改法规禁令,「用防堵的,只是让大家继续找漏洞钻,疏通才有活路,造假不是不会、不懂规则,是因为有利益才有人去做」。
不过台湾的学术伦理课由政府推动,多少也代表政府对于学术伦理的重视与态度,教育部表示,学校可以不当作必修课,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老师们有这样的资源;另外,线上课程只是一个其中一个方法,其他的管理、处置当然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