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年塑胶用量逾18亿 环团吁:通路蔬果自主裸卖

徐则钰指出,塑胶包装提高售价也增加消费者困扰。(绿色和平提供)

根据统计,台湾民众过去10年间到超市购买生鲜蔬果的频率增加45%,绿色和平与成功大学团队共同调查,发现每年来自超市十大类商品就制造至少18亿件,可以塞满约4443辆垃圾车,其中蔬果的非必要塑胶包装比例最高,绿色和平呼吁,政府必须检视一次性塑胶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冲击,超市裸卖已成为减塑的必然手段。

绿色和平与跨党派立委等今(26)日举办超市减塑记者会,绿色和平减塑专案主任唐安指出,超市通路高达9成生鲜商品使用一次性塑胶包装,政府必须从一次性塑胶的生产、设计、销售到最终处理制定规范,若超市自主改为裸卖,对于减少台湾整体垃圾量与碳排放都有正面效果。

唐安举例,法国于2021年颁布蔬果裸卖法规,依照蔬果的特性及容易耗损的程度,列出可优先去除包装贩售的30种蔬果;香港百佳超市也计划在50间门市设置蔬果裸卖专区。

消基会秘书长徐则钰指出,过量包装的贩售手法虽提高通路销量,却可能会使商品成本增加约5-10%,减少一次性包装一方面能替消费者省钱,也能减少大量垃圾。此外,大型超市或水果专卖店的水果礼盒繁复的包装更间接作了环境杀手,这部分亟待政府相关单位纳入管理、管制,以友善环境。

时代力量立委王婉谕表示,联合国正研拟「全球塑胶公约」,国际已有许多零售通路的塑胶包装管理案例,反观台湾通路的蔬菜、水果尚无裸卖指引,建议环保署可用政策补助,鼓励业者开发新的包装与配送模式,逐渐朝向包装减量与最终裸卖目标,也可搭配绿色消费环保集点,让消费者更支持裸卖。

民众党立委蔡壁如说,依据《废弃物清理法》第21条,环保署可针对不利环境的一次性塑胶包装,拟订减量目标与长中短期的禁用以及减量对策,短期可以从超市、量贩通路开始试行蔬果裸卖,逐步减少塑胶包装体积或层数,就能同时达到减塑与减碳效益。

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林心恬表示,综合经济部与农委会等数据调查蔬菜、水果、瓶装饮料超市年销量超过7亿件,若透过减量、循环、自备容器等模型推估,共可减少垃圾量约8270公吨,相当于近57座大安森林公园的减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