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营销不能“黑化”

原标题:车市营销不能“黑化”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卷”,频频引发热议。为了走出流量焦虑,高管纷纷走向台前,“下场”直播带货。令人遗憾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一股上不了台面的暗流也在涌动,其中就包括人们并不陌生的“黑公关”。

一毛钱一条评论,几万元就能造热搜;来源不明的汹涌“水军”,瞬间就能攻陷评论区……据媒体调查,在抖音、新浪微博等信息平台上,一些企业通过视频、评论、网文等手段大行造谣、抹黑、谩骂之事,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网络黑嘴”其害尤甚,这主要源于两方面的不对等:一是品牌塑造非朝夕之功,但一次“按键伤企”就可能让多年努力毁于一旦,有时花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二是“我在明敌在暗”,评论区的负面舆论一旦形成,作为源头端的评论者往往立即删除评论或注销账号,难以溯源。可见,违法成本之低,加之背后的利益交易的隐蔽性,一定程度上导致取证难度大、维权成本高昂。某中部省份车企公关部负责人就表示,为了对冲负面热搜,企业每年不得不花费数千万元资金。

在此种情况下,车企一句“清者自清”,多少有些无力。今年6月,有集团发布《关于共同杜绝网络暴力,维护良好舆论环境的倡议书》,有车企掷出“500万黑公关悬赏令”,头部企业动作不断,个中紧迫可见一斑。但整治“网络黑嘴”,显然不能只靠企业“开炮”。无论何种形式,无论哪个行业,“黑公关”都令人不齿,不仅有悖商业道德、挑战相关法律法规,还败坏行业风气、损害公平竞争,迟早会反噬自身,也必须付出相应代价。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近期,国家网信办深入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并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小牛说车”等账号因故意夸大歪曲事实,抹黑诋毁汽车企业及其创始人,被依法依约关闭,释放出鲜明的震慑信号,若是顶风作案,只会踢到钢板。清朗网络也是营商环境,在打击整治的基础上,也需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也为汽车行业提了一个醒。在笔者看来,对于网络“黑公关”、拉踩式营销,行业内部有必要加强约束,摒弃“零和思维”,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毕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崛起并不容易,与其无谓内耗,不如以技术创新破局,合力开拓增量市场。

正如一位高管所说:“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钟颐)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