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樑:稅收超徵還稅於民 潘朵拉盒子已打開

税收又大幅超征,若这次决定不还税于民,政府需提出强而有力的论述说服国人。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财政部初步统计112年税收超征3671亿元,「还税于民」议题再度发酵,针对超征税收的使用方案,行政院尚未决定,表示会广纳社会意见就总体賸余情形进行检讨。政大财政系主任陈国梁指出,政府去年已因税收超征而普发6千元还税于民了,这次如果决定不还税于民,必定得提出能说服民众的说法,不过,超征不代表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只代表收税超过预算数,多赚的钱是否就要花掉,应该有更多思考。

陈国梁表示,问题就出在第一次,因为111年税收超征5237亿元,所以112年还税于民,普发现金6千元,112年税收超征初估3671亿元,如果这次决定不还税于民,政府应该要提出可以说服国人的说法,同样超征,这次有什么理由不还税于民。

不过,陈国梁认为,税收超征就普发现金本来就是错误的决定,但有了「超征就还税于民」的经验后,就像打开潘朵拉的盒子,以后有超征,若无强而有力的论述来支持不发钱,就无法不再次普发现金还税于民。问题是,如果税收短征,要不要请全民补缴税?做了普发现金的错误决定,政府应该思考如何收拾残局。

陈国梁举例,个人原本预定要支出100元,但收入只有80元,20元要靠举债借钱取得,但因为突然有打工机会,多了10元收入,最后总收入是90元,其中10元是超出预算的收入,这10元的用途有两种,一种是少举债10元,一种是一样举债20元,把多赚的10元花掉。

政府去年的情形属于后者,税收超征,但债务还在增加,陈国梁说,超征的税收拿来偿还债务都不够还要举债,怎么有能力发现金给大家,他强调「超征不等于政府有余裕」,当然也不等于政府可以把超征的税收退还给民众。

陈国梁指出,有超征的税收不偿还债务或是减少举债,等于是伸手向后代子孙拿钱,因为负债会延续下去,由后代子孙偿还,「自己口袋有钱就拼命花掉,是一种代际掠夺」。

超征最根本的问题要回到预算编列失准,而且准确度真的太差。陈国梁表示,近10年税收,只有受COVID-19影响的109年税收短征223亿元,其余年度税收均大于预算数,尤其是近3年,超征幅度都在1成以上。政府预算失准,代表失去及时将政府资源投入国家建设的机会,那么多钱竟然都不在施政规画蓝图里,只能事后集思广益商讨这些多出来的钱要怎么花,财政管理失灵,导致预算制度功效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