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豐/在「現在」的瞳裡看見──
诗人吴怀晨(左)与吴纬婷。(图/陈姵颖摄影)
2024年11月29日「星期五的月光曲」文学沙龙,邀请诗人吴怀晨与吴纬婷对谈,两人轮流朗诵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景。主持人Sayun Nomin(游以德)是作家、演员,她回顾三人在台北艺术大学的共处时光,呈现诗人创作与生活的面貌。
吴怀晨是喜爱冲浪、登山的哲学博士,作品兼具理性与感性,折射对生命、历史与环境的深刻思考。他的课堂带领学生走入山林部落,讲解「现场发生」的知识。吴纬婷善于以诗串连时空,具象化抽象情感,传递细腻的生活感思。与同侪交流作品时,她总是诚恳而精准地建议,也照顾到了对方感受。
吴纬婷首先朗诵〈雪山隧道──致5月11日清晨〉,当时发生「抽坍」,土石泥水涌出,工地主任林子益先生尽力疏散现场工人,不幸殉职。诗中「我」与「你」的对照引发反思,今人享受隧道的便利,却未必了解前行者的付出。〈溪畔浣衣〉致敬蓝荫鼎同名画作,宜兰田间溪水流经村庄,串连故事,生活节奏缓慢而温暖。
这些诗作源于吴纬婷的宜兰生活。她回想从师大、伦敦到北艺大的求学生涯,每当回到家乡,总能自然放松,心生新颖感触──那是因为与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血脉。她点滴记录,逐渐勾勒出每本书中的宜兰脉络。
近年定居宜兰乡间,吴怀晨自陈无法离开海洋生活,平时开货车追逐东海岸浪点,晚上随意露宿。散文〈前往浪点的途中〉定位于阿塱壹古道附近,诗作〈子衿〉是夏日阳光下冲浪的少年,隐含青春将逝的惆怅。感伤的情怀,往往消融于太平洋的夜色。
吴怀晨曾率学生前往阳明山梦幻湖步道,当日风强雨骤,停车场仅有他们几人,纠结许久才决心下车。吴纬婷回忆,一位同行的老师突然脱掉鞋袜冲进草丛大叫,令她感到呼吸顿时变得新鲜,这便是〈寂静山径〉的来由。〈入山〉走进宜兰山区加罗神社,三天两夜雨水不曾间断,登山过程艰辛,伙伴互动更令人难忘。
Sayun以学生、登山伙伴的角度,询问吴怀晨带学生探索山林的体会。吴怀晨回应,当学生写出诗,便是对老师最大的回馈。作为诗人,他怀有不安于世的精神,爬了五六十座百岳。最新长诗集《神熵之岛》转化台湾高山为山神,结合原住民与南岛神话,例如第十一首中,虚构的水神「乐乐」实际形象为百步蛇:「秋天,祂们将群星布置成飞马座,春天白羊座。夏天则一迳将乐乐悬挂夜空,尊贵的蛇夫座昂起。星夜里,乐乐的唾液垂涎而下,收纳小米瓮中发酵成酒。」《神熵之岛》第三部分转化山神后代为台湾原住民,遭遇开港通商而来的西方传教士。〈马偕,1872〉是吴怀晨阅读马偕日记后的作品,诗行延续了1872年马偕抵达埔里──作者母亲的家乡──时的情景,他看见了什么,又如何与当地互动。在诗中,历史交织想像,东方神话意识直面西方知识思想。
《渴饮光流》第二十八首灵感源于绿岛人权艺术季策展,团队拜访白色恐怖时期的政治犯前辈。吴怀晨笔下,受难者化身东西方神话人物,特务喻为苦天使,猫头鹰则象征智慧与正义。「薛西弗斯:『过去从未过去』∕夏娃:『未来从未到来』∕盘古:『嘴永恒遗弃了话语』∕苦天使:『瞧你曾经那哭着∕求饶的模样,可爱的泪珠……』」场景切换,不曾消失的创伤解离前辈们的时间感,「我在『现在』的瞳里∕见到无限引力的忧伤……」,能见证一切的,就只有诗了。
山与海,过去与现在。讲座以吴纬婷的〈婚纱30〉作结,此诗围绕她试穿婚纱的经验展开。随着生命进程,有些东西现在不写,之后可能也不会写了。吴纬婷分享目前的写作计划,下一本诗集,要来认认真真写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