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桢/初唐的上官婉儿与「媚娘妆」

作者陈瑞桢

历史大戏武媚娘传奇」在范冰冰令人惊艳的剧照出现后,立即在亚洲掀起了一阵「媚娘妆」的风潮,甚至有App可以让人一秒钟变媚娘,这「媚娘妆」最大的特色是在额头上有一个红色的花朵图案,原因是唐朝仕女的流行彩妆红梅妆」,但其实这种彩妆方式并不是「武媚娘」那个时期的,它的流行源于一个上篇文章多次提到,却没交代的一个人:「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一个集美貌、智慧、文采、奔放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她不仅拥有政治能力,而且文学涵养极高,唐高宗、武后、武帝、中宗少帝时期的宫廷诏令皆由她撰写,号称宫中女官,权倾朝野,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还多次主持文官们的写诗比赛,替皇帝皇后安乐公主作诗参赛,并点评大臣们的作品公布名次,大家都觉得公允,可说是初唐历史上的文青美少女,但是,她却有着一段凄凉的身世。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坛领袖,他在唐高宗时担任宰相,有一次,高李治想要废黜皇后武则天,就找了新科宰相上官仪前来起草废后诏书,上官仪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迅速打完收工回家,没想到早有密探立刻跑去告诉武则天,武皇后直接跑去找皇帝面谈,当场人赃俱获,一顿晓以大义之后,李治回心转意认错,说:我本无此意,是上官仪教我的。武则天原谅老公,但当然不会原谅这个破坏第一家庭婚姻幸福的倒楣鬼上官仪。

▲上官婉儿墓内部曝光。(图/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汉唐网)

于是上官仪被抄家灭族,男人被杀光,女眷全部发配到皇宫中当奴隶,当时上官婉儿还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被妈妈抱着进宫去当奴隶了。所幸她的母亲不改文学世家之风,竟把上官婉儿调教的比一般科举出身的文官更优秀,蒙上天眷顾,上官婉儿十三岁时,武皇后听说宫中有个资优小女奴,就把她叫来面试,一试吓了一大跳,当场决定免除她的奴隶身份,改为皇后身边的机要秘书,为了给她一个名份,就让高宗封她为「才人」,才人就是皇帝的小老婆,所以在理论上,唐高宗李治是她的第一任老公。

后来李治死了,武则天一步一步当了女皇,开始养一大批小狼狗,上官婉儿是贴身秘书,就经常不小心亲眼目睹武皇与嫩肉小狼狗张昌宗上演的爱情动作大戏,年轻貌美的上官婉儿自然春心荡漾,当女秘书遇见小狼狗,不由得就出事了,又被武老板抓个人赃俱获,武皇醋劲大发,一怒之下拿把小刀直刺上官婉儿的额头。

后来武皇虽然赦免了婉儿,但伤害已经造成,美少女婉儿脸上留下了一道伤痕,颇有文创才华的上官婉儿就在额头上刺了一朵红花,没想到就像范冰冰一样,当场让世人惊艳不已,于是女生们竞相模仿,便流行起了这个「红梅妆」,由此可知,「红梅妆」是从武则天当皇帝以后开始流行的,并不是当武媚娘时期就有,那时我们的婉儿还没有来到地球。

上官婉儿的情人不只张昌宗一人,还有武则天的姪子武三思等人,神龙政变之后,唐中李显登基,李显看婉儿才貌双全,就娶了她当小老婆,封为昭容,所以上官婉儿跟武则天一样,都先后嫁了两位父子皇帝。不仅如此,她看到韦皇后开始掌权,就把老情人武三思介绍给韦皇后当情夫,于是武三思开始青云直上。(这在唐朝也算风气啦!小狼狗张昌宗就是当年太平公主用过觉得好,才进贡给妈妈武则天用的。)

也因为上官婉儿向韦皇后和武三思靠拢,所以太子李重俊对她恨之入骨,李重俊发动第三次玄武门政变时,就直接入宫要搜捕上官婉儿,婉儿逃去与中宗、韦后、安乐公主会合,才侥幸逃过一场死劫。

后来安乐公主吵着中宗要立她为皇太女,上官婉儿想尽办法规劝唐中宗不能答应,最后竟当场吞毒药自杀死谏,中宗李显找了一堆御医才把她救活,于是中宗最后才破天荒否决了安乐公主的提案,结果变成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开始依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企图运作唐中宗遗诏由相王辅政,最后虽然没有成功,但婉儿留下复印件,预备日后韦后一党万一失败时可以向李唐宗室表示忠心,还是颇具政治墙头草智慧的。

再后来李隆基发动第四次玄武门政变,捕杀韦后、安乐公主和韦氏党羽,上官婉儿拿着她起草的第一版遗诏迎接政变军队,向李隆基表达忠诚,没想到李隆基完全不买帐,当场将上官婉儿斩首祭旗,一代文青美女就这样令人遗憾地香消玉殒了。

政变之后,朝廷还是以昭容的礼制安葬了上官婉儿,太平公主还找专人致赠奠仪和撰写祭词,但无奈的是,三年之后发生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政争,最后太平公主被赐死,公主党被清洗,上官婉儿被认为是公主党人,于是太平公主的老公和上官婉儿的墓冢被下令铲平,棺椁和尸骨都不见了,墓穴里只剩下一堆陶俑。

唐玄宗李隆基对上官婉儿还是很欣赏的,他下令整理上官婉儿的文集,并指派文臣写序出版,可惜后来佚失,现在只留下三十二首诗。但才华的欣赏是一回事,政治现实与残酷是另一回事,当李隆基面临政治斗争考虑时,决绝与独断才是唯一。

上官婉儿,只是一个凄美的传奇!

●作者陈瑞桢,上海童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长,前东森幼幼台台长、向尚数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华海峡两岸文教业连锁协会监事,历史爱好者。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