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苏宁易购股价为何十年不涨

作者|陈欣(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本站研究局专栏作家)

作为中国领先的O2O智慧零售服务商,苏宁易购( 002024.SZ )在上千家各类互联网门店进行全品类经营、全渠道运营,到2020年已连续四年上榜《财富》全球500强。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虽然对线下零售业务影响严重,但却给互联网零售业务带来了较强的利好。2020年前三季度苏宁易购的商品销售规模仍有近3000亿元,线上销售同比增长18%,占总销售比例近69%,基本面并不差。

苏宁易购的股票价格在7月份一度上涨至12.95元。然而,最近数月,在不少互联网公司股票仍处于高位之际,苏宁易购的股价却进入了明显的下跌通道,12月11日创下了2020年的新低8.03元。

纵观苏宁易购的历史,作为A股家电连锁企业的第一股,2004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后发展迅速,股价到2007年的高点上涨了近40倍。但是,尽管2007年之后公司的营收规模不断增加,其股价在绝大多数时间徘徊于10元上下。截至今年9月末,苏宁易购的净资产为865亿,但12月11日收盘公司市值才763亿,市净率仅有0.88倍。对比起来,京东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差不多,但市值已经达到1300亿美元,是苏宁易购的10倍以上。

苏宁易购转型互联网十年多,对应公司的股价(复权后)从2010年1月底的11.3元下跌至而今的8.20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股权质押缓解流动性危机

蝴蝶扇动翅膀,可能掀起一场风暴。

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恒大原本计划分拆恒大地产在A股借壳上市,但历经四年之久都无法得到监管部门的同意,这导致苏宁电器集团三年前的200亿元战略投资款无法按计划退出,被迫在9月底同意转为恒大地产的普通股权。少了200亿元的现金用于偿债,市场对于苏宁体系偿债能力的信心受了较大程度影响。

10月份之后,华晨汽车、永城煤电相继发生违约,导致信用债价格大跌,极大影响了高负债企业的融资能力。市场上开始出现苏宁集团资金链面临崩盘的传言,苏宁的不少债券下跌至80元以下。为了提振市场信心,11月12日苏宁易购宣布以自有资金回购10亿元债券。不久后市场又出现传闻,苏宁为缓解财务压力,正在考虑出售其电商业务的股份,但也很快被公司否认。11月30日晚,苏宁易购宣布旗下云网万店A轮融资60亿元。但事情并未结束,12月8日,媒体又报道了苏宁集团资金链断裂、在渤海银行的贷款已经违约的传闻。对此,苏宁迅速辟谣,表示已将百亿规模的苏宁电器债券兑付资金足额划入专用账户。

到了12月10日,媒体披露,苏宁控股集团的三家股东已在12月4日将十亿元股权全部出质淘宝(中国),张近东在同一天还将苏宁置业的6.5亿股权出质。有媒体甚至报道,苏宁为了弥补短期资金缺口,正在通过券商对员工出售理财产品。

这意味着,苏宁体系为了解决最近的流动性危机,正在竭尽全力筹措资金。

苏宁体系参控股关系复杂

苏宁易购、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置业,还有苏宁电器,这些公司到底是什么关系?

图1展示的是上市公司苏宁易购的控制架构。张近东直接持股苏宁易购21%,通过苏宁电器持股苏宁易购20%,通过苏宁控股持有苏宁易购4%的股份。淘宝(中国)也持有苏宁易购20%的股份,与苏宁电器并列第二大股东。

苏宁体系主要有两个持股平台:苏宁电器和苏宁控股。目前,张近东和苏宁的联合创始人卜扬各持有50%的苏宁电器股份。由于并表了苏宁易购和苏宁置业,苏宁电器涵盖了苏宁体系的零售、地产、物流核心业务,目前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净资产超过1000亿元。有了规模就更便于融资,苏宁电器成为了苏宁体系的主要非上市融资平台,发行了大量债券。

而苏宁置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还用于苏宁体系资源的变现,作为苏宁足球俱乐部的控制方。苏宁置业分别由张近东、其子张康阳和苏宁电器持股65%、10%和25%,和上市公司苏宁易购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

这次被出质股份的苏宁控股,由张近东和张康阳控制,旗下持有苏宁体育、苏宁文创、苏宁金控以及投资等非核心产业。比如,苏宁体育就是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

图1:2020年三季度末苏宁易购的控制架构

零售业务产生大量现金流

上世纪90年代,张近东创立了苏宁,以卖空调起家,后来转型经营大型综合电器商场,打出了“买电器 到苏宁”的广告语。公司在2010年2月正式推出线上销售,开始互联网转型,2013年改名为苏宁云商,在2018年又改名为苏宁易购,可见其传统核心业务是零售。

一般来说,零售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公司能产生较大量的经营性现金流。原因是零售企业销售收款较为迅速,但给供应商付款却一般有三至六个月的账期。

苏宁易购2019年的存货周转天数是3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9天,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周转天数是92天,对应的现金转换周期是-45天。这意味着苏宁易购的经营不仅不需要占用自己的资金,还能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完成自身的资金循环,净占用的时间高达1个半月。因此,当苏宁易购销售额越大的时候,就能通过经营占有越多的资金。2019年苏宁易购的零售业营收为2500多亿元,年末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之和逾700亿元。

正常情况下,如此商业模式可为零售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正向现金流量净额,意味着公司仅仅是扩大经营规模就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增长。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负

自2017年起,苏宁易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就与同类零售企业势头相反,不仅呈现负值,且流出额飙升。2017-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分别净流出66亿元、139亿元和179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仍然是净流出24亿。公司在2019年报中解释,在苏宁金服出表前仅前三季度小贷、保理业务发放贷款就导致了77亿元的现金流净流出。此外,2019年末上市公司体外的收款方还通过预付款项占用了苏宁易购270亿的现金。

对于中国零售巨头而言,一种利用其持续经营性现金流的常见思路是,在上市公司体外投资房地产项目。比如,国美零售(00493.HK)在体外有国美地产对接,家居零售巨头红星美凯龙( 601828.SH )同样也在上市公司体外布局了红星地产。而苏宁体系在上市公司体外则是通过苏宁置业来进行变现,其业务涵盖商业地产、住宅地产、产城小镇、物流地产,已跻身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TOP50、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TOP5,对资金需求巨大。

持续进行大额投资

同时,苏宁易购不断进行大额投资,2019年末仅长期股权投资就超过了400亿元。2015年苏宁易购和阿里巴巴(BABA.NYSE)宣布结盟换股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公司以87.81美元/股认购阿里1%的股份,而阿里则以15.17元/股认购了苏宁易购20%的股份。

2017年以来,苏宁易购进行了天天快递、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等重要资产的收购,并出资近98亿和恒大合作成立恒宁商业。这些投资和并购的背后是巨额的投资性现金流出。2016年,苏宁易购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近400亿,2019年净流出也超过200亿。

支撑这些投资的则是同样巨大的筹资活动,2016年苏宁易购净筹资368亿元,2018和2019年则分别净筹资225亿元和262亿元。此外,支撑着苏宁易购不断投资的是流动负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苏宁易购流动负债总额近1100亿元,其中相对较为刚性有281亿元的短期借款和46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如此巨大规模的投资创造了苏宁体系内腾挪利润和输送利益的空间。

投资创造利润腾挪的空间

尽管苏宁易购长期以来一直盈利,但其零售业务的经营本身并不赚钱,每年几乎都是靠非经常性损益才得以扭亏。而来自于资产腾挪和股票投资的收益正是苏宁易购用来调节盈利的“法宝”。

2014年-2016年这三年期间,苏宁易购光是通过售后回租就产生了43亿元利润。2015年和2016年,公司向关联方卖出PPTV股权和京朝苏宁电器,分别盈利14.5亿元和13亿元。2017年和2018年,苏宁通过卖出阿里巴巴股权获得了超过140亿元的投资收益,仅较短时间就盈利一倍以上。

2019年苏宁金服以投前460亿元的估值募集100亿元资金,增资扩股完成后,苏宁金控及其控制主体的持股比例增至47%,跃升为苏宁金服第一大股东。苏宁易购的持股则下降至41%,苏宁金服进而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这次对苏宁金服增资出表的操作堪称经典,仅投资100亿元且主要资金多来自于苏宁体系内部,却给上市公司带来了156亿元的投资收益。

2019年苏宁易购的归母净利润为98亿元,其中仅处置子公司股权就产生了197亿元利润,扣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实际上亏损了57亿元。

苏宁易购为什么要持续创造投资收益呢?一是为了避免连续亏损被ST会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二是使用出表、并表手段产生将大量资产在体内体外进行转换,模糊了相关资产的真实盈利能力。

产业溢出和关联交易输送利益

苏宁易购在商业地产、物流地产的重金投资,虽然短期虽看不到效益、甚至亏损,但站在整个苏宁体系来看,这些沉淀在线下的重资产能给上市公司体外的关联公司带来大量隐形利益,苏宁置业和苏宁控股就是其主要变现通道。

首先,产业溢出能给苏宁置业带来优惠招商条件和优质项目。地方政府对能聚集人流、提升周边地价的物流地产和大型购物中心都颇为欢迎,往往愿意给出盈利较高的住宅用地配套等政策招商引资。苏宁易购对物流和零售店面的大规模产业投资,使得苏宁置业在与地方政府的谈判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地方政府提供的招商优惠,可能以不同形式体现给了体外公司。同时,苏宁易购对苏宁金石、南京合垠、恒宁商业的投资,能加强与房地产行业的联系,也有助于苏宁置业获得优质项目,可提升其收益率。

其次,关联交易可以为苏宁置业等体外公司直接导入利益。在零售方面,苏宁置业和苏宁控股等关联方持有的项目,以店面租金、商业办公、物业服务、代理运营等形式,向上市公司收取费用,光2019年收的租金就超过8亿元,物业费超过2亿元。在自建店和物流基地方面,2018年起苏宁置业为上市公司提供工程代建服务,预期三年收入为4.6亿元。

此外,不少产业在培育期由苏宁易购承担前期发展的亏损,但在收获期到来之前却向关联方出售,出表上市公司。比如,苏宁小店在2019年从苏宁易购剥离出表时嵌入了VIE架构,意味着未来将寻求在海外上市。尽管苏宁小店短期亏损严重,剥离后可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利润。然而,上市公司长期以来承担了苏宁小店扩张期的大额亏损,但在优质资产计划上市时却所获不多。

最后,苏宁易购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溢出培育了拥有广泛金融牌照的苏宁金服、苏宁消费金融、苏宁银行等金融板块体外公司。这样的金融产业布局,一方面可以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为苏宁置业等关联公司提供较低成本的融资。

债长投风险大

苏宁系公司从核心零售业务开始,利用其充沛的现金流多元化投资,跨界延伸至地产、金融、物流、文体等领域,利用了资本市场的杠杆功能,迅速将体外公司规模做大。

尽管苏宁易购本身具有较好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创造潜力,但公司在苏宁体系中的定位是一头“现金牛”,通过产业溢出效应和关联交易向体外公司输血,主营零售业务的增长无法体现利润,只能依靠会计手段和投资收益维持表面的盈利。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长期处于体内转体外的过程,苏宁的体外业务短期还难以反哺上市公司,这才是苏宁易购股价十年不涨、估值低迷的核心原因。

得益于苏宁易购大规模投资的溢出,苏宁置业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2019年其总资产已达82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96亿元。然而,苏宁抛出了一系列宏大的超长周期项目,包括数十座苏宁广场、线下门店、物流项目,以及一大批科技城、文旅城、足球小镇、康养小镇。若全部完成,未来苏宁的投资将超过4000亿。这些重资产项目消耗着苏宁体系极大量资金与资源,导致债务激增。截至今年6月末,仅苏宁电器集团的总负债规模就达3000亿元,其中有息债务规模接近1800亿元,已连续多年攀升。公司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短债长投的问题,一年内到期的债务总额逾千亿,但账上的现金不足250亿元。

这种加杠杆大规模投资重资产的模式,回报周期较长,属于典型的短债长投,一旦遇到疫情和信用债违约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事件,就较为脆弱,难以维系。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本站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本站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本站研究局·国际版>>

过去120年全球表现最佳的澳洲市场 也扛不住了

为什么买不到口罩?科普:口罩是“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