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身上,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本领,在王阳明曾国藩身上很明显

失败者的身上,都有相同之处,就是搞不定人、事、物。

成功者的身上,都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本领,就是能搞定自己。这一点,在王阳明、曾国藩的身上很明显。

1

我们先来说说曾国藩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

曾国藩进入官场的时间,和我们今天相比,已经很晚了,他28岁考中进士,被钦命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实习3年后,于30岁正式进入官场,成为翰林院里的一名从七品检讨。

从曾国藩获得第一个官职的情况来看,他的起点还是比较高的。

和曾国藩一起在翰林院实习的庶吉士,一共有5人,但是,仅仅只有曾国藩被留在翰林院,并且获得了一个实缺。

清朝时期,官员的编制并不多,导致实缺很少,因此,很多进士进入官场后,获得的都是不拿任何俸禄的候补职位。

当时,除了曾国藩外,其余人获得的都是候补职位,比如,后来和曾国藩作对的江西巡抚陈启迈,被分配到江西时,就是一名候补知县。

曾国藩的起点虽然高,但京城毕竟是大员云集的地方,像他这样的七品小官,很难有出头之日。

曾国藩没有为官经验,他始终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勤奋,就可以得到上级领导的器重和提携。

这是焦点向外的一种生存模式,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但事实上,在官场上,这种方式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更多人看到的是利益和价值。

曾国藩没有任何背景,能有什么价值?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在意你是谁,他人看到的永远是你的价值。

正是悟到了这一层后,曾国藩才开始通过不断拜师学艺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价值,并受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立志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

有了志向后,曾国藩再也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了,他甚至拒绝参加同事们举办的一切宴席。这就是自信,只要我的内心强大,有人生的目标,得罪了全世界又算什么呢?

曾国藩鲜明的个性,加上自己的学识,最终引起了首辅大臣穆彰阿,以及道光皇帝的关注,走上了人生中的辉煌时刻。

2

我们再来看看王阳明走向成功的方法。

王阳明从京城被贬谪到偏远的贵州龙场驿,成为一名驿丞后,其前途基本上也就终极了。

按照大明王朝的官制规定,贬谪期限虽然是3年时间,但如果没有人提携和保举,也就没有晋升之路了。

王阳明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是状元,可是,王阳明得罪了把持朝政的宦官后,他的父亲也受到了牵连,自身难保,又怎能帮助王阳明呢?

从当时的环境来看,凡是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的官员,没有任何一个人得到重用。王阳明前往龙场驿时,该驿站已经成立一百多年了,在无数的驿丞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被载入历史。

在龙场驿,王阳明有两个选择:一是像以前的驿丞一样,默默无闻,自生自灭;二是搞定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人物,然后走出龙场。

第一种选择是消极、颓废,只需要接受现实即可;第二种选择是积极适应环境,让自己变得强大、坚韧不拔。

王阳明无法搞定任何人、事、物,才让自己到了龙场。既然搞不定他人,为何不搞定自己呢?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对话中,让王阳明悟出了“心即理”的心学思想,并在讲学的过程中,逐步引起贵州高层官员们的关注,将他请到贵阳书院讲学,从此开始他辉煌的一生。

从王阳明和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凡是成功者,都是从认识自己、搞定自己开始的,这是一门本领,掌握后,自然就会走向成功。

关于曾国藩、王阳明的更多内容,在我的“专栏”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参考资料:《王阳明全集》、《曾国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