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安置找工作 3階段援助無家者自立
街友。示意图/ingimage
「游民不会有意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卫福部社工司长苏昭如指出,街友的成因多元,涵盖经济、家庭关系、社会连结甚至健康,现在3个阶段援助方式,期盼大众多给一些空间。
时序接近农历新年,许多人早已规划返乡团圆,无固定居所游民街友却无家可回。卫生福利部社会救助及社工司司长苏昭如告诉中央社记者,游民来来去去,其中8成集中在六都,离岛则没有游民。
根据行政院性别平等会重要性别统计资料库,民国100年至111年数据显示,近12年游民列册人数介在2533人到3604人之间,102年一度高达3604人最多,隔年反转降到2533人最低,之后在2500多人到3000多人之间起伏。
苏昭如指出,去年截至9月,游民人数包括在街上、被收容在内,已破3000人,预估整体会比前年增加;除非列册在案,否则游民不是身分,而是一个变动的状态,所以数字是流动的,以台北车站为例,在地社工就观察到,年节时游民人数会变多。
另外,如万华艋舺公园常见很多貌似无家的长辈聚集聊天、下棋,苏昭如说,其实当地社工发现,部分长辈并不是无家可归或是有家归不得的人,只是因为孩子白天要开计程车赚钱养家,担心长辈没人照顾,就载到公园跟大家互动,在公园中看到的不见得都是街友。
根据卫生福利部所函颁「○○县(市)游民 安置辅导自治条例范例」所称游民,是指流浪、流落街头孤苦无依或于公共场所露宿者。苏昭如强调,游民的成因多元,并非单一因素如没有钱,跟家庭的关系、社会的连结或是身体健康等,都可能是不得已变成游民的原因。
现行对游民的援助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吃饱,还有因应极端气候,除结合民间单位提供便当、洗澡、理发跟干净衣物等扶助,寒流来时发公文提醒各县市,准备热食、御寒衣物、睡袋等,甚至开设临时开设避寒的地方,还制作街友避寒地图。高温来袭也会提供必要的避暑措施。
「最不想听到像是寒流来,有街友过世了的消息。」苏昭如说,每次听到大家都会很难过,希望这种事情绝对不要发生,所以在极端气候时会特别注意。
第2阶段则是过渡性措施,例如街友没有地方去,会先问问看有没有亲属、要不要回去等,如果是因为流浪到外县市,没有钱回去,可以补助车资,若真的没有地方住,也会有临时收容安置的地方,社工会跟住进来的人讨论接下来想做什么,跟后续服务搭配,不只是纯粹安置。
最后就是长期的稳定性措施,即就业跟居住问题,如果游民想工作,社工提供准备建议,就业服务中心也会推介工作。
不少人会有「游民是不是比较好吃懒做,才会沦落到街头」迷思,苏昭如说,不敢说是不是所有游民都有工作意愿,但有些游民是长期失业而垂头丧气,比较没有自信,加上家庭关系不佳,因此出来流浪。
而且健康也是游民常见的问题,去年统计发现,1/4游民是身心障碍者,且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身体健康情形也会影响能否找到工作。
至于居住,苏昭如表示,有些街友想租房子,可是租房子要租金跟押金,就算政府补助,租金仍可能超出街友可负担范围,或是符合社宅资格却排不到等,所以包括是不是能让街友参加就业训练,提高就业机率,才能增加经济能力,都是可以跟其他部会一起努力的部分。
「大部分游民是非常洁身自好,不希望影响到其他人的。」苏昭如表示,她相信游民都不会有意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没有一个人会想要这样做」,盼一般民众用理解的态度认识他们,在维持各自生活下,给游民一些空间,如果真的妨碍到治安跟安全,可以跟警察单位或是社福中心联系,会前往了解跟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