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感冒、过敏药竟易中暑 全台1286万名慢性病患风险也高

药师提醒,许多药物会抑制排汗、甚至增加体温,建议民众要多加注意,并事前防范。(图/赵世勋摄)

连日高温,体感温度更是飙破40度,依卫福部统计,台湾6月1日至26日热伤害就诊已达563人,已超越去年整个6月的517人。多位医生及药师告诉CTWANT记者,「在极端高温下,民众常服用的感冒药、过敏药因为会影响排汗,易增加中暑风险」,「慢性病患者血液循环差,高温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是引发心脏衰竭。」专家们提醒,要注意用药。

三总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龄医师表示,中暑的症状犹如「温水煮青蛙」,许多人往往只是觉得热、头有点晕,下一秒就已经倒地晕厥,中暑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休克、心脏衰竭、横纹肌溶解,甚至死亡,所以若已觉得不舒服,就要赶快到冷气房或阴凉处让身体降温,若体温依旧很高,要尽速就医。

根据国健署资料,热伤害的风险,从轻微到严重可分为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和中暑等,又以中暑最严重,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甚至可能超过30%,

「部分药物会影响排汗功能、或是增加体热,所以会增加中暑风险!」药师公会全联会副发言人、台北予志药局执业药师王明媛举例,例如感冒或过敏时常吃的抗组织胺药物,因为会抑制副交感神经,所以会影响排汗。另外如治鼻塞用的麻黄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液流量,导致散热减低、同时增加代谢热能产生,使体温上升。

中暑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若没有及时降温,死亡率甚至会超过3成。(示意图/报系资料照)

另外,根据健保署2022年的资料,全台有1286万人因慢性病就医,而这些患者也是中暑高风险族群,因为散热需要有良好的血液循环,但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心脏疾病、肺部疾病、代谢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身体散热机能较差,再加上长期服用药物,因此更容易造成中暑。

朱柏龄分享案例,曾有一名三总60多岁男性驻卫警,因为天气炎热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还不到热伤害的程度。但抽血检查却发现,肾功能指数已经飙高到一般人的4倍,出现急性肾衰竭的情形。经查原来男子本身有在吃降血压药和利尿剂。

朱柏龄解释,天热会使血管扩张,血压会比平时更低,但对于平时有在吃降血压药的民众,若吃平常剂量,血压就会掉得太低,连带影响肾功能,造成肾脏负担增加。

另外,这名驻院警卫又因心脏病问题,需要吃消水肿的利尿剂,容易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增加肾脏负担。在双重因素下,才造成男子出现急性肾衰竭的状况。朱柏龄提醒,服用降血压药、利尿剂的患者,天气炎热时,可和医师讨论用药减量,利尿剂则可讨论是否停药,避免因为高温天气造成的急性肾衰竭危险。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