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当心热伤害!服用「这几种药物」中暑机率增加

▲暑假是中暑高峰期医师提醒,慢性病服用药物有可能增加中暑风险。(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近年台湾夏天气温狂飙,导致中暑事件频传。依据卫福部「即时疫情监视及预警系统资料显示。每年七、八月是中暑高峰期。另外,医师提醒,针对使用某些药物的病患,如利尿剂三环抗忧郁剂和抗组织胺等药物,可能增加中暑危险性,一定要特别小心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肾脏内科郑惟太医师指出,一般正常情况下,当外环境导致人体体温上升时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发号施令命令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排汗,呼吸和心跳也会加快,帮助人体散热,帮助维持体温平衡。因此,服用某些药物时,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介入这个体温调节系统的运作,使人体无法有效率地散热,导致中暑风险增加。

郑惟太进一步指出,可能增加中暑危险性的药物包括「抑制胆碱激素作用而减少排汗功能的药物如抗组织胺、乙型神经阻断剂、抗胆碱抑制剂」、「刺激新陈代谢而增加身体热量产生的药如甲状腺素补充剂安非他命酒精饮品等」、「利尿剂和「三环抗忧郁剂」。

另外,老人更是高危险族群,特别是75岁以上老人,其发生率达一般成人的三倍之高。郑惟太说明,老人对于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较不敏感,排汗也较缓慢,加上有慢性疾病史,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等患者长期服用药物,都是中暑高危险群。

郑惟太提醒,使用这些药物的民众要尽量避免在正午或烈日下长时间曝晒,外出时穿浅色宽松衣服,并戴帽子遮阳,最重要的是随时补充水分。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以及正在服用上述药品的患者,更要提高警觉,发生头晕呕吐等疑似中暑症状,应尽快休息或就医。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NEWS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