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四类药物影响体温调节 天热中暑机率大增
童综合医院急诊部主任魏智伟向患者家属说明,服用四大类药物,因会影响体温调节,也会增加中暑机率。(王文吉摄)
童综合医院急诊部主任魏智伟向患者家属说明,服用四大类药物,因会影响体温调节,也会增加中暑机率。(王文吉摄)
入夏以来气温不断飙升,暴露在阳光底下过久,当心出现热伤害。童综合医院急诊部主任魏智伟表示,中暑高危险群除了老人、小孩、慢性疾病与酗酒者之外,若服用具抗胆碱作用、交感神经作用剂、降血压、抗忧郁及抗精神分裂症等药物,因会影响体温调节,也会增加中暑机率。
魏智伟表示,暴露在高温环境,若出现散热调节失衡,造成体温超过41.1℃以上,合并有昏迷、抽搐等神经功能异常,即称为中暑;初期症状表现包括头晕、头痛、疲倦无力、恶心、视力模糊、呼吸急促、皮肤干燥无汗等。
魏智伟提醒,中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引起烦躁不安、幻觉、动作不协调、昏迷等,严重可能并发癫痫、心肺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电解质失衡等。中暑高危险群除老人、小孩、慢性疾病与酗酒者之外,若服用药物因会影响体温调节,也会增加中暑机率。
魏智伟指出,具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如治疗鼻塞用的抗组织胺、治疗巴金森氏症的药物、部份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等,可能会抑制汗腺分泌。交感神经作用剂,如咖啡因、麻黄素等,会造成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液流量,导致散热减低。
部分降血压药物,例如乙型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等,可能使心血管系统应付高温的调节能力降低,利尿剂则可能影响人体水分与盐分平衡。抗忧郁剂会抑制排汗,而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输出扩张皮肤血管的讯息,使身体较难排汗散热。
魏智伟呼吁,有服用上述药物的民众,务必补充足够水分与盐分、烈日下戴帽子或撑伞遮阳,并且避免长时间曝晒在阳光底下,适当休息并保持通风;切勿自行停药,若有任何用药疑虑应咨询主治医师,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