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吃退烧药降温?恐害肾衰竭等3并发症 4药物也要当心

食药署指出,中暑与感染所致的发烧机转并不相同,服用退烧药恐增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不可不慎。(示意图/Shutterstock)

炎炎夏日,温度屡创新高,导致热伤害人数也不断攀升。面对高温,有些民众会想借由退烧药物来降温,当心对身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食药署就指出,中暑与感染所导致的发烧机转并不相同,吃退烧药不但不能帮助降温,还恐增加急性肾衰竭、肝脏衰竭、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风险,不可不慎。此外,医师也提醒,若服用具抗胆碱作用、降血压、抗忧郁及抗精神分裂症等药物,也会增加中暑机率。

食药署在脸书粉专「药博士 正药说」发文指出,中暑初期通常会出现,像是身体发热、心跳及呼吸加速、皮肤发红且干燥等症状。若未及时处理,恐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出现40度以上高烧、意识混乱、抽搐及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包括65岁以上长者、婴幼儿、孕妇、户外或密闭空间工作者、运动员、慢性疾病患者、代谢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肥胖或服用特定药物者,皆属于中暑的高危险族群。

然而,面对体温过高,有些民众可能会想到使用退烧药物来降温,但食药署提醒,中暑引起的高温是因中枢系统中的体温调节失调所致,与感染造成细胞激素释放及产生发炎反应所导致的发烧机转并不相同。因此,使用退烧药不但不能帮助降温,还可能增加,例如急性肾衰竭、肝脏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食药署解释,在临床上,通常会使用冰敷或静脉输液来协助降温,并针对电解质异常进行校正,除非患者已出现癫痫、谵妄及心律不整等症状,才会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其并提醒,若出现中暑症状,应尽快移动到阴凉通风处并松开衣物,可以用洒水、风扇或冰敷来帮助降温。若患者清醒,可以给予电解质饮料或加少量盐的冷开水,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若意识不清者,则应避免饮水,并尽速送医治疗。

此外,台中童综合医院急诊部主任魏智伟曾说明,若服用具抗胆碱作用、降血压、抗忧郁及抗精神分裂症等药物,因会影响体温调节,也会增加中暑机率。其中,如治疗鼻塞用的抗组织胺、治疗巴金森氏症等药物,都具有抗胆碱作用。呼吁若有服用上述药物的民众,务必补充足够水分与盐分,并做好防晒措施,也切勿自行停药,以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