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四点上工仍被热晕!原是服药增中暑危险性
▲连日高温,台湾潮湿、闷热更易引发热伤害。(图/记者李毓康摄)
连日高温一定要当心!卫福部今(9)日公布统计,本月到8日为止已经有206人因为热伤害送急诊。除了户外高温工作,有些用药也会增加中暑的危险性!台北慈济医院就收治一名建筑工人,已选在下午四点、阳光减弱时工作,仍渐渐出现昏厥现象,送医诊断为热抽筋。医师表示,这名工人近日服用感冒药有抑制排汗效果,这使得身体散热变差,增加热伤害风险。
台北慈济职业医学科主任赖育民表示,可能增加中暑危险性的常见药物包含感冒、过敏时会使用的抗组织胺、高血压患者会使用的利尿剂、三环抗郁剂等抗忧郁药物类,因为这些药物有抑制发汗或者促使身体脱水等效果,容易诱发热伤害。但不代表要避免这些用药!赖育民强调,用药对于民众疾病治疗、控制相当重要,只是近来高温炎热,一定要多注意、做好保护来避免中暑。
▼ 可能增加中暑危险性的药物列表。若对自己服用的药物种类不清楚,可借此表向医师询问。(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赖育民表示,其他像是年长者与小朋友都属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族群,或者常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民众也都要提高警觉。提供预防热伤害四大要诀:
一、习惯吹冷气的人突然在炎热的户外开始剧烈运动,因身体适应不及较易发生「热伤害」,因此可以先做一些和缓的户外活动或是关掉冷气,让身体能渐进适应高温。二、高温工作者可适度依气温调配工作,室外温度较高时,尽量从事室内工作,减少户外活动,减少重体力的工作。三、摄取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四、穿着淡色、宽松且吸汗的衣物。
赖育民表示,热伤害的危险性会随着体温上升而增加,但何时属于危险?一般人很难判断,还有人误认皮肤呈现干热状态才是中暑,其实有些人在中暑前会大量流汗,摸起来也不一定会很热,必须要用核心体温(可量耳温或肛温)做指标。
他建议,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昏迷不醒就属于很危险的情况,亦或者无法确定情况但患者已经很不舒服,这都应该送医,不要为了判断严重程度而延迟。而在救护车到达前,可先尝试以下述的方法降低体温,包括将患者移到阴凉处、搧风、以湿毛巾擦拭身体、以冰敷袋置于颈部及腋下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