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训会造成主动脉剥离?医曝遵守3原则就不用担心

新北市立土城医院复健科兼任主治医师林杏青指出,目前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重训动脉剥离的直接关联。(图/pixabay)

艺人小鬼黄鸿升因为主动脉剥离而猝逝,令人惋惜。除了血压马凡氏症吸烟者,日前有媒体把重量训练和高血压一样当作是主动脉剥离的高度风险因子之一,引起众多讨论。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主要负责供应全身充满氧氧血液。主动脉剥离是主动脉出现血管内壁破裂,形成一个位于动脉血内层的「假腔」,血流大量流入假腔,无法正常输送到全身,就可能会引起脑、下肢的坏死。

主动脉剥离的死亡率非常高,48小时内约有50%的病人会有生命危险,盛行率不高,大约在每年每10万人3~5人,最常发病的族群约落在50岁以上高龄族群,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和遗传疾病马凡氏症,其他如血管炎胸部外伤、吸食毒品等。

主动脉剥离死亡率高 但重训不是主因

那么重训呢?台湾运动医学会副秘书长、新北市立土城医院复健科兼任主治医师林杏青指出,目前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重训和主动脉剥离的直接关联,「之前有假设,因为有些人重训会在静态姿势使力、闭气,会导致血管压力上升,已经脆弱的血管壁会进一步受伤,这就是很常听到的『努责效应』,不过实际上没有办法明确证明这和主动脉剥离有直接的关系。」

健康人重训引发主动脉剥离的可能风险很低,但努责效应本身就不好,因此应该避免;高危险群或有剥离过的人,虽然证据不明确,但如果产生努责效应,就有可能发生因果关系不明确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避免这样的模式,做重训时不要力竭、不要闭气,就能避免危险,又能享受重训带来的效益

遵循3个原则 重训一样能做好做满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重训会造成主动脉剥离,健康的人发生率很低,如果是高风险族群如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更不应该因为害怕主动脉剥离而放弃重训,而是调整重训方式即可,甚至连已经发生过动脉剥离的人也可以继续重训。

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和欧洲运动科学会(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ECSS)的建议,有这类风险或有发生过动脉剥离的人可以遵守3个原则:不要力竭(无法再做)、不要闭气、调整重量。

林杏青医师指出,调整重量是「最大重量(1RM)的60%以下」,例如平常卧推80公斤可以做10下是10RM(RM是指重复几次),10RM对照1RM是134%。(完整换算,请参考文末表格

那么卧推「最大重量(1RM)的60%以下」就是 80 x1.34 x 0.6= 64.32。意思是卧推时不要超过64公斤比较适合。此外不要做到力竭,因为即使是较轻的重量做到力竭,血压还是有可能明显上升。在训练过程中不要闭气,通常静态姿势撑住出力和闭气比较容易造成努责效应,建议以动态动作为主。

与其担心重训的风险,不如控制好高血压等疾病,并与医师或教练讨论、评估,安心享受重训带来的好处。(图/pixabay)

MedEx医适能创办人蔡奇儒也指出,如果真的很担心主动脉剥离,并不需要一味害怕重量训练,而是应该积极接受医师医嘱,评估是否患有高血压疾病或是高风险族群,然后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搭配作息饮食、运动来降低高血压这个最重大的危险因子,可能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而重训从来都不是高危险因子之一;反之,不重训对健康才是最危险的。」

林杏青比喻,就像大白鲨吃人的机率非常低,但只要出现罕见但恐怖的例子,大家不见得想详细了解是不是真的危险,就会「觉得大白鲨好可怕」,「很多资讯一直灌输重训会受伤的观念,其实医学证据告诉我们不动、没有阻力训练危害更大,而将重训列为主动脉剥离的高危险因子之一,抹煞了重训带来的诸多好处,因噎废食很可惜,」林杏青医师说。

最大重量对照表。(由康健杂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