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千奇百怪──叠音名如双面刃 沦妓、妾标签(六)
跟「三从四德」不搭界
南宋话本《碾玉观音》里有个养娘(养娘是宋朝人对丫鬟的俗称,相当于明清时代的「梅香」),在清河郡王张俊府里上班,因为跟人私奔,惨遭张俊杀害。这个养娘姓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她的名字叫秀秀,也是叠音名。
由此可见,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宫廷,宋朝都刮起了叠音取名的流行风。
流行归流行,叠音名绝对不是宋朝的主旋律。在宋朝士大夫眼里,叠音名很好玩,很时尚,可是正因为它时尚,所以跟「三从四德」不搭界,所以只能在女孩小时候使用,一旦到了出嫁年龄,父母必须另给她取一个「规规矩矩」的名字,否则就不好意思把女儿的名字往婚书上写,以免被婆家看不起。
前面说过,陆游的女儿叫陆女女,这其实只是个乳名,拿不到台面上。陆游给宝贝女儿取过一个比较正规的名字:陆定娘。
前面还说过,宋神宗他妈叫高滔滔,这当然也是个乳名,高老太后另有大名,叫高纪。高纪肯定没有高滔滔听着可爱,可是却稳重多了。
多翻翻宋人年谱就知道,凡是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女生,长大之后没一个用叠音名的,而且她们的名字都非常严肃,严肃得简直不像是女生的名字。例如苏东坡的结发妻子名叫王弗,王弗死后,老苏又娶了王弗的妹妹王闰之。王弗、王闰之,中规中矩,非常男性化的名字,一看就是大名。黄庭坚有个女儿,大名黄睦。辛弃疾有两个女儿,分别叫辛囷、辛秀,也都是非常严肃的名字。她们有小名没有?肯定有,说不定还是叠音名,但是成人以后就不再使用了,怕人笑话。
为什么长大了用叠音名会被人笑话呢?因为按照宋朝的风俗习惯,只有下贱女人才会一辈子使用叠音名。这里的下贱女人和人品无关,主要是指从事的职业比较低贱,例如妓女、歌伎、小妾、丫鬟,以及宫廷里最低等级的嫔妃等。
李师师一生都用「师师」这个叠音名,她是妓女。苏小小一生都用「小小」这个叠音名,她也是妓女。《武林旧事》里有一个名叫韩春春的女生,她是歌伎。《夷坚志》里有个名叫何燕燕的女士,她是小妾。辛弃疾有六个小妾,名字分别是田田、卿卿、香香、整整、翩翩、飞卿,其中五个用叠音名。文天祥家里有位成年女性叫卢抚抚,她的身分也是小妾。
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也就是说,叠音名在宋朝是把双刃剑:它可爱、动听,适合被父母拿来称呼幼年的女儿;同时又散发出风尘的味道,往往沦落为妓女和妾侍的身分标签。所以当现代女生穿越到宋朝以后,千万要慎用叠音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哪种名字最流行?
南宋俞成在著作《萤雪丛说》中写道:
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不以「晞颜」为名,则以「望回」为名,仰慕颜回也;不以「次韩」为名,则以「齐愈」为名,仰慕韩愈也,甚可笑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宋朝父母给儿子取名,如果用单名的话,喜欢用文、武、富、贵这四个字;如果用复名的话,不是叫做「晞颜」,就是叫做「望回」,不是叫做「次韩」,就是叫做「齐愈」,都很可笑。
《宋史》列传中文官武将多如牛毛,取单名的很少,取双名的很多,文、武、富、贵并不多见,倒是《水浒传》中有笑面虎朱富、旱地忽律朱贵、神机军师朱武三人,取名时分别用了富、贵、武三字,但《水浒传》是小说,而且不是宋朝人写的,所以不足为凭。推想起来,当时大概应该只有文化水准和欣赏品味都不高的父母才会给孩子取文武富贵这种很俗气的名字,而这样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不可能占优势,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成不了文官武将,所以没有机会进入《宋史》,也就没有机会让我们看到。
晞颜、望回、次韩、齐愈,这四个名字倒是很雅致的。晞颜和望回的寓意是希望孩子成为颜回那样的圣贤,次韩和齐愈的寓意是希望孩子成为韩愈那样的大儒,寓意很美好,诉求很高尚,不应该被嘲笑。
陆游的母亲像李清照一样是个才女,自小就喜欢秦观的诗词,所以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意思是希望陆游能拥有秦观(秦少游)那样的才华。寓意如此美好,诉求如此高尚,凭什么嘲笑人家呢?
俞成之所以发出嘲笑的声音,应该不是因为这样取名不好听,而是因为这类名字太多了、太流行了、太普遍了,所以显得俗不可耐。正如几十年前的中国大陆,由于举国上下的政治狂热,父母总是给儿女取「拥军」、「解放」、「卫国」、「卫红」之类的名字,千人一名,千篇一律,用俞成的话说,「甚可笑也。」
哪种名字不能用?
中国有一句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是政治不清明,权利不平等,当权者可以无法无天,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
这句俗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宋朝有一个市长级别的官员,名叫田登,他妄自尊大,禁止辖区子民喊他的名字,甚至连和他名字相近的词都不许说。正月十五快要到了,当地照例要举行三天灯展,可是田登却不许灯展文告中出现「点灯」两个字,因为点灯的发音近似「田登」。下属没办法,只好将点灯改成「放火」,最后贴出来的文告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百姓们又好气又好笑,私下里都说:「哼,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个故事是有来历的,出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其真实性应该有保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