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风投的青岛实践:产业与资本如何共舞?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利用创投风投的特色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政府、企业、资本、社会多方合力,又需要构建创新友好环境,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资本对接与人才培养,形成产业生态,最终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5月28日,在由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市委金融办、青岛市财政局协办的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国科嘉和高级合伙人陆佳清,比邻星创投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孙晓路,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王海蛟,共同就“创新、产业、资本齐发力,助力市南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凯联资本的由天宇强调了高质量项目对合作的推动作用,他说:“我们和地方合作中非常重视高质量项目的引领,因为从长期看有效回报和公司项目的有效发展才是对各方都有价值的。”并建议青岛应重视新经济龙头,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国科嘉和的陆佳清从自身经验出发,提出与政府合作的深度思考:“我们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从业者,希望在市南得到更好的落地政策。”他建议市南区应推出更多突破性政策,并关注产业链龙头,以提升竞争力。
比邻星创投的孙晓路则主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强调政策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以及人才的重要性:“苏州做得非常好,非常包容,政策持续,生态和人才建设得很好。”他建议青岛应更加开放包容,持续投入,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利用资本纽带引入并培育产业生态。
高特佳投资的王海蛟从落地实操角度,提出量化指标的必要性:“建议增加量化指标,比如排名前一百的投资机构可能都来青岛了,但最终落地没有那么多。”他以苏州为例,强调了创投落地的实际效果和政策的具体实施。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由天宇(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探讨议题是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产业与投资之间的融合,发挥创投风投的特色和与地方结合的能力。首先请几位嘉宾简单做下自己和所在机构的介绍。
陆佳清:非常感谢主办方和主持人,国科嘉和是国科控股旗下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科创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十三年,投了近二百个项目。2023年我们在投中的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榜是27名。我们目前管了11支基金,都是盲池基金。我们在青岛投了中科慧拓、中科航星、中科润美等一系列项目,发展都不错,希望未来在青岛有更多投资机会。
孙晓路:比邻星创投是一支风投基金,专注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我们基金比较重创新,我们成立至今支持了50多个全球首创产品。我们投资团队全部都有医疗产业背景,有5位同事做过医疗企业的CEO,一些同事有带领企业成功IPO经验,因此对支持早期企业比较有经验。我们这几年一方面在投资,也协助企业家发起设立了二十多家公司占被投企业的1/3,我们帮被投企业找了300多位高管和中层,我们也和LP合作紧密,他们也投了我们40多家公司占比超过被投企业的2/3,我们一起努力把全球创新快速推向中国临床实践。
王海蛟:高特佳投资是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累计超200亿人民币,是国内专注医疗领域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我们投了一百多个医疗项目,其中五十多个生物医药,三十多个是医疗器械,二十多个是医疗服务。我们在医疗全产业进行投资,投资阶段是从早期到成熟期都有涉及,投资的方式从参股到控股收购都有,也创造了投资机构控股并运营上市的案例,比如我们在收购博雅生物后五年内完成上市,希望进一步和大家合作。
国资GP合作经验与挑战并存
由天宇:海诺是深度参与到创投业务中的东道主,后面我们听听更深入对国资合作的本地分享。第一个主要问题先有请几位GP代表和大家分享一下过往和在地方国资合作的一些经验和案例,包括一些好的甚至说现在面临的挑战,重点有请前三位的GP代表,包括中化的赵总,最新合作落地的可以讲讲合作中有意思的或者辛酸的历程。
陆佳清:在和地方国资合作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具体工作,有一支基金拿了北京科创和北京大兴区的钱,在大兴区,我们投了一家从事光电智能分选机研发,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公司霍里思特。
从项目层面,霍里思特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矿石X射线光谱及其智能识别算法领域的研究已经持续十年时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及核心算法,是这个赛道做得非常不错的企业;从社会效益层面,团队研发的自动化矿石智能分选设备,在有色和煤炭行业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企业降本增效,未来更有助于减少尾矿地面排放污染。
第二个案例,我们投的一家做3D打印的公司联泰科技最近正在考虑落户福建泉州,两个亿的产能。为什么看中泉州呢?因为泉州是中国著名鞋都,而鞋业目前是联泰科技下游的五大行业之一,双方非常有契合点。所以还是要因势利导,适合这个地方才能搞得过去,否则很难。
因此和地方合作,我认为GP第一个要做到顺理成章,第二个因势利导。
孙晓路:我们比较特殊,我们有不少LP是国资,但基本是市场化运作,包括青岛也有一家LP是青岛国信,他们对我们挺支持还投资了5家被投企业。唯一地方投资的返投是苏州,最近设立在苏州的第三期基金,我们这3年从外地、国外引入了19家企业到苏州,他们投了我们两个亿,他们很专业,服务到位,理念先进,支持也非常好。我预计我们在苏州的实际投资返投可能超过5个亿,不包括引入的其他资金。我们的LP青岛国信也有大健康的规划,他们收购了一个正大的药厂,这次来青岛,我们也和他们有讨论,看看一起合作如何能支持他们大健康版块的发展。
由天宇:苏州生物医药的发展过去十几年可以说非常成功,这里面有很多GP的参与,也有地方的前瞻性布局,包括配套服务非常好,名声不仅在国内,在全世界都有影响。
王海蛟:我们高特佳成立了二十几年的机构,比较早拿到过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十几年前拿了合肥和杭州的资金,2015年起陆续拿了浙江、江苏、重庆的政府资金,去年和今年拿了厦门、珠海、烟台,还有南宁、湖州等一些地方政府的资金,近两年新募19亿基金投到医疗领域。
我们为什么可以获得资金支持?有三点,第一点我们比较符合LP,尤其是政府引导基金的偏好,我们作为一家成立比较久,专注于一个赛道的GP,地方如果希望大力发展医疗产业,可选择的GP并不多。
第二点就是我们过去投了一百多个医疗项目,我们这个阶段其中有30个左右实现IPO上市,拥有有一个成熟的生态体系能够完成地方政府的返投要求,并且我们完成的返投都是冲着产值去的,而不是非常早期的项目需要我们先去养育它。当然,我们新成立的资金也还是会去投新的领域和赛道,一部分返投是我拿到政府资金之前就完成的,这样留出额度投没有地域限制的项目,相对更具有灵活的空间。
还有第三点,我们历史上非常注重退出,我们不能拿回报倍数跟很多VC比,我们五到七年前成立基金,基本在0.6以上,很多已经到1,这点是打动地方国资的因素。对于国资来讲,不但看账面回报,关键是它真的能拿回去多少钱。现在政府考核也很严,如果DPI到1不会焦虑,如果不到1就会很焦虑,他们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认为地方关注的符合返投要求的落地企业,以及资金安全和基金收益,我们基本都能满足。这是我们高特佳的优势。
青岛市南创投生态建设或可学苏州
由天宇:凯联这边覆盖了上市公司的定增和战略配售的业务里面,累计管理规模150亿,我们的资金结构以市场化基金为主,有少量地方合作。我们和地方合作中非常重视高质量项目的引领,用高质量单个项目推动合作,因为我们觉得从长期看有效回报和公司这个项目有效发展才是对各方都有价值的。如果说仅仅看短期的项目落地,可能过几年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这是我们的看法和经验。
一个延展问题,如果面向青岛、市南提几个和生态模式相关的建议的话,请各位专家谈一谈。
陆佳清:由于市南区是青岛的核心城区,所以跟很多人一样,肯定觉得市南区约等于青岛市,市南给我的气质和感觉像上海的黄浦,文旅资源丰富,服务功能完善,是一个重点区域。
我个人理解,创投机构不是金融行业,而是科技服务业。在创投业的支持下,新兴创业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或是商业模式创新为国富民强、或是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更多价值,为促进共同富裕、激活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作为科技服务业的从业者,我们希望在市南能得到更好的落地政策。
现在整个省市区三级配套的出资总比例不是那么高,长三角的省会城市在目前的LP结构下,都能配套60%以上,如果我们在青岛做基金可能最多配套40%,这样比较没有竞争力。这是第一;第二,我感觉抓链主型龙头企业可能是青岛可以做的,这个“链主”分两类,一个是传统企业的链主,第二个我认为积极拥抱新经济龙头,比如很多上市公司就发挥着“链主”的功能。
国科嘉和在青岛有一个完美的投资体验,不光是我们的投资眼光好,运气也好,更重要是青岛这个地方好。我们目前在山东省一共投了五个项目,青岛三个项目长得都不错,目前成功率看上去百分之百,我们希望新经济龙头能够得到政府更多关照,由它带动传统产业链,担任创新、补强的重任,虽然体量还不如传统企业那么大,但增速肯定会眼前一亮。
国科嘉和作为技术资本,有很多来自一流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的合作是磨合的过程,每个地方的需求都不一样,双方要有共同目标,双向赋能,我们GP要做好我们的事,服务好政府,做好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由天宇:一个中期规划,第二个新龙头值得重视。
孙晓路:我对青岛不是特别熟,说得不对多包涵。青岛和山东做得挺好,经济是全国前三强,一个建议就是可以更开放、更包容,欢迎全国各地、国外的企业和人家来一起发展,这个开放包容很重要。
我讲一下苏州,苏州不像北京和上海有那么多优秀的学校,那么多一流医院,但是他们做得非常好,非常包容,吸引上海、全国还有海外的企业家来。这个造就了它现在的成就。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配套很重要,它是一个生态体系,所以这个需要长时间努力,政策的连续性很重要,我们做企业的知道,一个企业想要成长起来不容易是需要多年的时间的,一个地方要发展一个产业需要长期战略,需要持续投入,苏州现在医疗产业能够做得这么好,是政府一直坚持做了三十多年,政策非常连贯,这个很重要。
还有就是人才,都是靠人才做的,大家不知道苏州当时的人才做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苏州不少区的招商团队里面也有很多人有产业经验,能提供很好的服务,对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很多基金,在苏州设立基金时从招商团队招募了人,因为他对当地企业很熟,可以找到更多本地投资标的。但本地招商团队还是持续有具有产业经验的人才在服务企业。人才储备非常重要。
另外一点是利用资本,当时苏创投做了很大的贡献,它是当时国内最知名的母基金,基本国内知名的基金它都投资了,这些基金为了返投,把上海,全国各地,还有海外的企业家团队都吸引到苏州,大家一起建设苏州,这个资本的纽带用得非常好。现在做医疗机会非常好,是一个硬需求,我们这么多疾病,这么多创新技术,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再加上老龄化,以及大家对身体健康的支出意识越来越强,这个行业完全没有问题。现在这个行业遇到最主要问题是短期退出问题,以及因此造成的融资比较困难,如果能够利用资本纽带做一个长期规划,给一个好的资金支持,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入一大批优质企业,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做出一个好的产业生态。
由天宇:关键词一个连续性,第二个长期主义、人才。
王海蛟:我觉得前面都提得很好,我自己2019年首次青岛风投大会我就参加了,我也参加过国内很多地方办的类似会议,我认为青岛部委县市的领导,以及本地企业都很重视,几乎都是全程参加。
从创投落地的实际情况来讲,我提个建议,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量化指标。比如排名前一百的投资机构可能都来青岛了,办了这么多届大会,但最终落地并没有那么多,很热闹,但是实际效果可能还可以更好。为什么中间会有差距,我认为要增加量化指标。
以苏州为例,当时几乎所有的人民币创投机构都在苏州设了办公室,苏州政府给每家机构的钱并不多,几千万就可以在苏州设。当年的人民币基金规模都很小,有点很像现在的市场,融资难是共性,因此当时苏州给三千、五千万就可以去。
我们如何跟市南结合?有两个子领域和市南有结合点。我认真听了王书记的发言,第一点就是服务业,其中尤其是数字产业,英伟达最近很火,他认为一个突破点是AI+生命科学,不管是互联网医疗还是AI医疗还是智慧医疗,这个和我们市南现有的服务业态能够结合。并且我刚才听到王书记推荐咱们有个数字产业园,能不能先培育或落地一些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虽然无法预测五年后谁能跑出来,但现在有必要先支持几个现在能够看得到的龙头,比较能形成规模效益。
第二个,王书记提到说制造业市南具备一定发展条件,从我理解的来看,市南土地资源相对紧缺,我个人感觉在我们整个医疗版块里面,应该医疗器械这个版块是比较适合市南的,因为医疗器械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固定资产投入少,单位面积产出高,单位面积利润高,这是它的特点,因此医疗器械适合需要集约化用地或者办公场地的地方。这是我想到的两个医疗方面的结合点。
国资“考核”与耐心资本的平衡艺术
由天宇:最后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一些尖锐,有一些挑战,想请在座每一位都谈一谈,谈到什么程度看自己。现在国资的出资和考核,对责任和安全是有要求的。另一方面我们从政策上也在呼吁耐心资本、长期资本、长期基金,这里面的长周期和安全性、风险性之间有没有矛盾,这中间怎么平衡。我想每位简单谈几句。
陆佳清:我们唠干货。第一部分先说两个段子,一方面大家在讲投小、投早、投科技,另外一方面,上市要求收入利润有规模,科技属性强。那么基本上项目成长过程中有15年是需要自力更生的。这是第一个段子。第二个段子,现在说任何行业都是有周期的,第一个熬不过周期的行业就是GP。
从这两个段子开场说第二个事情,本质上作为行业的从业者,作为一个GP,首先应该正本溯源一下,不是GP没有耐心,为什么原来市场一直说美元基金比我们有耐心,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没有三头六臂,因为美元的GP比我们有耐心,给我们钱的没有耐心,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二个,现在国内一级市场以国资为主的出资结构和GP的诉求之间是差异的,国资背景LP相对投资周期较短,5年的时间可能就是部分LP能接受的上限,这也就要求GP在管理基金时在第5个年头上,一定要有DPI给到LP,这无疑给双方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问题呼吁更多政策关注到我们行业,风投行业是被需要的,我们是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第四个方面,结合这个话题说青岛市南区,任何一级地方政府都知道跟GP是合作关系,我的建议非常清楚,少做直接投资多做间接投资,“合肥模式”无法复制。而直接投资的优势就是可以用组合覆盖,多用间接投资,和GP投资,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孙晓路: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陆总讲了耐心,我来谈下安全。
我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从理念。理念就是说投资没有绝对安全,现在有不少投资者心里只有一类投资,就是既风险小价格又低回报还又快又高,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是不科学的。有多种类型的投资,时间、风险和回报是不一样的,大机构做投资讲究一个投资组合,是靠投资组合来实现各种不同的需求的。这是一个基本理念,否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实现不了。
第二是从风控体系来讲,安全可以用一个风控体系来做一定程度的保障。这个体系不光是设立一个风控部门,是从设立基金策略,找人,做行业研究开始的,是全方面的。比如说找人,不同的基金策略要找不同的人,投早期创新技术的基金需要找一些有产业背景的,需要找对基金策略高度认可,有热情和承诺的,这样不让他加班他自己也会加班,当然需要有很强的道德观,也要设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员工和基金长期利益一致,团队稳定对风控也很重要。比邻星创投有18人,过去6年我们只有一位员工离开比邻星大家庭创业去了,这样我们对团队就更有信任更有信心。
其次团队的认知很重要,资金等很多东西都可以跟上,但认知达不到就没有办法。因此一定要努力提高认知,持续不停地做好全球研究,看懂全球发展趋势,然后更好了解在中国如何做投资。我们的团队是全球视野,全球出差的。还有就是有创业的一手经验,对企业发展过程的各种关键环节就能敏锐的把握,及时帮助企业,比如核心技术的突破,产品和临床的打磨,大规模生产的解决,以及团队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第三个是整套投资决策流程,我们在医疗器械领域投了很多高难度的创新产品,但我们投了65家企业至今只有2家企业出了大的问题,有不少人在问我们是如何把控风险的。其实我们一直在真正的创新、确定性和时间表中做平衡,长期关注,持续跟踪,反复论证,找最佳的时间点来投资支持。我们有一个透明的决策体系,投资团队都参与决策,甚至中后台团队都知道每个决策是如何做的,都积极投入其中,大家都把基金和个人紧紧联系到一起。我们最重要的会是论证会,一个项目会有多个论证会,及时召开,层层分析,有的重点项目我们还会组织反方,一起辩论。这个过程中也要引入临床专家和产业化专家来一起论证。这里提到临床医生,人体是复杂的,每一个医疗创新技术,有突出亮点,也往往可能有副作用,要从选产品开始引入临床医生来讨论,包括实际的临床意义避免伪创新,还有风险收益比,要从产品设计和做动物实验时和医生一起打磨产品,而不是到临床试验时才找医生。
最后一个是投后管理,这个行业投后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基金每一周都做投后管理,我们每周除了基金周例会,器械组和制药组内部都开例会,除了新项目,也讨论已投项目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协助,有什么机会需要我们一起推动,中后台IR/PR,HR、法务财务也参加。我们根据情况也成立了一些重点项目融资小组,退出小组等,引入顾问一起进行攻关。长期持续关注一个企业,风控把握会更好,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有相关人员帮助。
因此风险是需要有一套体系,从认知、流程、制度、文化等来保证有更大的成功率,最后还是要靠一个投资组合来实现不同的目的,来保证有更高的成功率,让投资更安全。
王海蛟:我完全赞同前面两位的讲法。首先,我觉得做股权投资,不管做PE还是VC肯定都是乐观主义者。高特佳集团二十多年历史,过往业绩的取得,第一是我们本身很乐观,第二点是看好中国,看好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我们聚焦中国的人民币基金,我相信未来我们还能够取得更好的业绩。
第二,刚才提到耐心资本,我认为最近提出的很多问题,后面都会要相关配套的资金支持,比如说最近超长期国债发行非常好,耐心资本本身不是八年期、十年期,我们要问问这些钱从哪儿出来,什么形式出来,这些政治局会议提了,后续一定会有配套措施。这是我之所以乐观的原因。
第三,过去三四年,大部分中国人经历了人生当中最大的风险教育,这个风险教育包括很多,比如说恒大破产几万亿,比如说财富管理公司,比如说小银行破产,可以说最近几年我们连房地产这种投资不败的信仰都被打破了。这种风险教育对股权投资市场是有益的,以后中国的大部分人会逐步接受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风险越高相应收益越大,不可能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所以,我认为中国耐心资本出现的条件已具备了,低风险高收益的观念打破了。以后买超长期国债大概率还被大家秒杀,买任何东西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是风险教育带来的理念。
由天宇:中国的投资市场打破刚兑,我印象里是十年前超日债被打破,到我们居民信仰的地产、理财,其实市场回归到一个正常认知、正常关系的市场,大家对风险、收益有正确的理解。
时间不早了。感谢台上几位嘉宾耐心的分享和回答,感谢台下大家耐心的聆听。我相信台上大家都非常坦诚,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