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解码小黑蚊基因定序 有助研制专属驱蚊剂

林明德说,透过小黑基因体组装与注解,后续可针对小黑蚊独特嗅觉近一步研究。(王志伟摄)

慈济大研究团队今天发表解码小黑蚊基因定序成果,出席有(左至右)吕美晔、林仲彦、林明德、曾俊杰老师。(王志伟摄)

天气变热,小黑蚊出没,被咬后奇痒、红肿,甚至过敏就医,小黑蚊一度成花莲「特产」,现已蔓延到全台各地。慈济大学分子生物暨人类遗传学系副教授林明德与中央研究院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经过3年多研究,完成小黑蚊基因体定序,重要发现小黑蚊特有「嗅觉受体」基因有明显扩张和特化,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未来有机会设计出有效的小黑蚊的诱引剂或忌避剂。

这项研究获国科会资助,由林明德与中研院资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仲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新世代基因体定序核心实验室研究技师吕美晔的研究成果,已刊登在5月分国际知名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期刊「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慈济大学副教授林明德说明小黑蚊基因体组装与解码的研究成果。(王志伟摄)

林明德说,小黑蚊个体仅约0.14公分,实在太小,能取得的基因体DNA只有几奈克,与研究团队讨论后,以超微量DNA输入工作流程建立资料库,以东部的雌性小黑蚊为个体研究,所产下的20几个卵取得的DNA进行PacBio三世代定序,因为20几个卵来自同一个妈妈,遗传物质差异比较少,让DNA均质化,后续组装较容易,最佳化后得到完整的染色体DNA定序。

林明德说,重要发现,小黑蚊有156个「嗅觉受体」基因,是埃及斑蚊的两倍多,其中有134个是小黑蚊专属的,可能与雌性寻找人类吸血以及产卵地点选择等有关。这些发现对于小黑蚊的感官生物学以及开发可能的抑制策略,提供重要基础,透过小黑蚊基因体组装与注解,对小黑蚊抗药性基因与其分子遗传学相关研究有助益。

林明德说,这项研究成果公开上网,可供外界参阅并进行基因体分析,相信对小黑蚊分子生物学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