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 解码小黑蚊 慈大、中研院合作基因定序

慈济大学副教授林明德研究团完成小黑蚊基因体组装与注解。(王志伟摄)

天气转热,小黑蚊出没,一度还成为花莲「特产」,慈济大学分子生物暨人类遗传学系副教授林明德与中央研究院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经过3年多研究,达成小黑蚊基因体定序,发现小黑蚊特有「嗅觉受体」基因有明显扩张和特化,这项发现有助于未来开发新的小黑蚊防治策略。

这项研究获国科会资助,由林明德与中研院资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仲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新世代基因体定序核心实验室研究技师吕美晔的研究成果,已刊登在5月国际知名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期刊「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林明德3日公布研究成果,他说,小黑蚊个体仅约0.14公分,实在太小,能取得的基因体DNA只有几奈克,与研究团队讨论后,以超微量DNA输入工作流程建立资料库,以东部的雌性小黑蚊为个体研究。

他指出,从小黑蚊产下的20几个卵取得的DNA进行PacBio三世代定序,因为20几个卵来自同一个妈妈,遗传物质差异少,让DNA均质化,经最佳化后得到完整的染色体DNA定序。

林明德说,重要发现是小黑蚊有156个「嗅觉受体」基因,是埃及斑蚊的2倍多,其中有134个是小黑蚊专属,可能与雌性寻找人类吸血以及产卵地点选择等有关,透过小黑蚊基因体组装与注解,对小黑蚊抗药性基因与其分子遗传学相关研究,提供有利基础。

林明德说,研究成果已公开上网,相信对小黑蚊分子生物学有很大帮助,未来也有机会设计出有效的诱引剂或忌避剂以防治小黑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