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首创全台「行动环保教育车」 推环保寓教于乐
垃圾也能变黄金,慈济基金会今日在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举办以「蔬食无痕,环保无塑」为主题的各样活动,透过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碳排,更让将塑胶回收再利用为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李柏澔摄)
响应2020年「世界地球日」,台北市政府、慈济基金会今(16)日在大安森林公园举办「蔬食无痕家庭日」活动,同时也结合「慈济环保30周年」,全天规划一系列以环保倡议为核心议题的活动,尤其现场两个由货柜改造的「行动环保教育车」,更创全台首例。
今年适逢「世界地球日50周年」及「慈济环保30周年」,全球暖化带来全球性的气候灾难,同时海洋垃圾大宗为塑胶废弃物,慈济基金会本次走入人群,宣导「蔬食无痕,环保无塑」,透过分站闯关活动,让民众寓教于乐,对环保观念有进一步提升。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宗教处高级专员柳宗言表示,回收要再利用才有价值,也就是要做到循环经济,活动现场除了闯关活动外,还有两个全台首例由货柜改造的「行动环保教育车」,分别为「低碳心生活馆」及「与地球共生息馆」,前着以从原料开采、加工到运输过程生产的温室气体「碳足迹」为主题,后者为讲述循环经济为主,从干净回收物再制成有价值的产品。
基金会志工翁雪慧表示,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小小改变都是帮助地球的方式,例如蔬食、塑胶制品回收再利用、节约用水等,这些其实民众都已经有概念,而活动可以更加强化。
翁雪慧说,塑胶分解往往需要数百年,但仍然无法完全分解,塑胶微粒到后来还是会透过食物链回到人体,希望民众可以在生活中减少对塑胶的依赖,让「清净在源头,简约好生活」可以成为新的生活模式,给后代子孙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现场民众参与踊跃,带着一家四口来的黄先生说,现场活动很多样,像是环保花DIY的关卡,小朋友用塑胶做了花给自己和太太,看着一朵花从被废弃的塑胶垃圾「重生」是很特别的感觉,也看到活动主办方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