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投看2024大选
(本报系资料照片)
10月下旬甫从删Q战场凯旋的蓝军领袖,将四大公投定位为对民进党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信誓旦旦要让绿营再次重挫,然而事与愿违,民进党政府再度使出「抗中保台」的老招,造就蓝绿对决的旧戏码,逼迫不想选边的中间选民远离战局,在基本盘绿大于蓝的情况下,终致蓝营支持的四大公投无一过关,沦为四大皆空的窘境。
殊不知删Q的成功在于将主导权交给公民团体,针对当事人公共角色的失格失能予以批判,因此降低蓝绿对决的不利影响,蓝营才能浅尝胜利的甜果。
此次蓝营挫败除了蓝绿对决的负面效果外,还有公投与大选脱钩,不利民间团体与在野党动员;公投结果从未被执政当局执行或认真对待,以至公民投票的动机薄弱;投票日天气骤冷,使得蓝营主力的中上年龄选民不想出门投票等。
然而与蓝绿对决同等重要的负面因素其实是党内整合问题。国民党自2020大选以来,一直无法有效整合党内各种力量,尤其是原本最坚贞的深蓝支持者,以至于在特定议题上常会形成忠诚派与妥协派党内对峙或互打的局面。
此次公投,蓝营地方首长各有包袱,面对党中央主张的「四个同意」无法明确表态,引发深蓝支持者群情激愤。这除了说明党内协调机制失灵、党领导人威望匮乏且诚意不足外,更暴露党内严重的整合问题,致使赢面逆转败。
然而,失败并不可怕,忘记失败才可怕!持平而论,此次公投倘若能够做为2022、2024年两次大选的实兵演习,透过敌我实力强弱优劣的分析,往者已矣,来者可追。
以此次各县市的投票结果来看,台北市、桃园、基隆、新竹市、新竹县、苗栗、南投、花莲、台东、澎湖、金门、连江等12县市的四项公投票均是同意多于不同意。
而备受关注的新北市也有三项公投是同意多于不同意,因此缺乏中间选民的低投票率,以及台中市有三项公投不同意多于同意的指标作用是蓝营失败的主因。
公投结果呈现的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北蓝南绿的格局,而台中市仍是兵家必争的重中之重,恰如三国时代的荆州重镇。因此明年1月9日台北市林昶佐的罢免案与台中市二选区的立委补选孰能胜出,显然后者的意义与重要性大于前者。
经过四大公投的盘整,尽管蓝营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以致全盘皆墨,但在对比蓝绿基本实力,并观照蓝营执政县市整体表现不俗的条件下,蓝营在2022地方选举似仍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进入2024总统与立委大选,倘若蓝营未能积极整合,任由各方诸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且执事者无法摒除私欲,推举最强棒来迎敌,要想四度政党轮替,终将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幻。
如今面对公投失败,蓝军勿忘战犯在敌营之中,切莫在自家制造战犯,蓝营上下应该团结一致,谨记「成功不足为训,失败可为良师」,未来选举别再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未来与乐活产业学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