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马选举争议看不在籍投票

马来西亚大选惊传严重舞弊台湾各地大马侨生跨海声援。(图/取自网路)

刘性仁

近日马来西亚大选结果出炉,但却引发相当大的争议现任总理纳吉(Najib Razak)领导的执政党国民阵线(Barisan Nasional)虽取得国会多数席次,赢得第十三届马来西亚大选;但就胜选的执政党得票率来看,国民阵线这次仅取得49%的选票,还输给了人民联盟的50%,而反对党人民联盟在选举结果公布后不久,随即召开记者会抗议选举不公,一场选举下来,突显出多项问题,也启发我们正视公民意识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因此值得台湾思考,不在籍投票中的各种类型,其实施固然有必要性,而其实行须更为精致,采行的类型也要符合政治现实与政治生态环境。

关于马来西亚此次大选,首先这是一场阶级和族群战争,也是一场经济战争,这些都是可议论之处,不同立场的人自有不同的观感;然就选举制度及公平性探讨,这肯定是一场充满争议及瑕疵的选举,其一由首相署管辖的选举委员会操纵选举过程,令反对党认为执政党获得不公平的优势,显然缺乏公平选举的游戏规则。其二便是政府便积极运作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提供选民包机,将最少数万名「幽灵选民」送到马来半岛,来增加政府在选举中的胜算,对于此一现象,执政党的说法则是强调这些都是符合资格的登记选民,他们只是回乡行使投票权;倘若能够确实地落实不在籍投票中的移转投票甚至通讯投票,并且经过公开透明的监督法制的规范,或许就能减少反对党质疑刻意进口选民,一切回归正常机制,减少选前的争议。

其次,反对党担心执政党会通过买票及不当操作等舞弊方式影响选举结果。表示要尽力发动所有选民参与投票,使得执政党选举舞弊也难以改变结果。虽然此次大选的投票率已达约80%,共有1299万名选民投票,创下历届大选最高投票率,但投票率越高越有利于挑战者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此次大选并无法使投票率更高,使得结果因种种不公平规则及环境而改变,试想如果马国采行移转投票甚至开放通讯投票,那么在国际国内双重监督下,民众将更为积极参与投票,将有可能使选举改变结果,避免刻意动员回乡投票之争议;因此冲高投票率便是防止选举不公的一项重要防弊机制;而国际及国内媒体及舆论的监督,也使得心存不轨的政客诡计难以得逞。

再者,针对长期执政所带来的选举优势与行政资源的挹注,也必须要靠高投票率及高得票率来冲散其执政优势,另外民众纷纷意识到自己是头家,他们不再把这单纯视为政客和党员们的事情,而纷纷踊跃回原选区投票;倘若马国今日采取完全的通讯投票,难保选举的结果不会改变?公民意识与选举权的落实亦会更加到位。若有严密公开的整体投票程序及科技来防止选举不公,将使得选举争议性能降至最低,无论谁当选都是多数民众的选择。

此外,选举的划分及议席的分配同样也是选举争议的老问题,得票率与席次不成比例,这在美国去年选举中问题已经出现,这也是选举争议的老梗;因次如何避免这些常常会造成选举争议的问题,将是各国当局及学者必须秉持良心拿出有效的解决之道;更离奇的是,怎么多个投开票所突然离奇停电?这难道不会引起非议吗?过去台湾发生的中坜事件教训言犹在耳,这当然会引起反对人士质疑。

总之,马国大选有遗憾,是由于诸多因素所造成的;若在此次热烈的选举气氛中,更多选民能够事先向选务机关,申请以其他法定方式行使投票权,那么大选的结果还很难说,在尊重人民平等参政权的前提下,不在籍投票确实可以减缓民众逐渐扩大的政治疏离感,此次马国人民的热情渐渐找回来了。

另外,与不在籍投票相关配套诸如包括行政中立化与否、选民信任度、选务行政能力、社会需求性及改变选举结果的可能性等,但这些因素事实上也都是可以克服的,只是马国朝野互信基础不足;马国所采行不在籍投票中的提前(事先)投票,亦即部分选举人在投票日前数日先行投票,投票日期与地点由选务机关安排,并由选务人员管理及监督,显然无法得到反对人士的信服,若采行不在籍投票中的通讯投票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的监督与关注。

职是之故,从马国经验中可以看出,不在籍投票确实可以扩大政治参与、激发民众热情,只是实施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又有诸多令人难解的情形发生而抹煞不在籍投票的部分价值性,这正可作为日后台湾采行不在籍投票之移转投票所必须警惕的借镜。而不在籍投票种类各有不同,但扩大民众参与,确保更公正的选举则是永恒不变普世价值。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