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觉察开始 心理书系温柔陪伴

心理疗愈书系以开放心态看待创伤,得到许多读者的共鸣。图为2024国际书展。(本报资料照片)

近年「情绪勒索」、「羞辱创伤」等心理学词汇被认知、查觉和运用,心理师周慕姿也以《情绪勒索》、《过度努力》等畅销书倍受瞩目,作为长期经营、开发心理励志、心理咨商书系的宝瓶文化,副总编辑张纯玲指出这一类书被关注,正因为东方教育、文化关注外在成就多,对自我内在却谈得很少,也因此衍生出许多问题。

「2016年在脸书上看周慕姿心理师写疗愈文,当下就感到惊艳,她的文字犀利,能一句话说完就不用二句话都令人印象深刻」张纯玲指出,尽管《情绪勒索》是在2017年农历春节期间推出,照说是出国的出国,出游的出游的时间点,但一推出的反应却已相当好。张纯玲分析,除了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对自我内在心理的关注甚少,东方文化也习惯于这样的彼此对待,虽感到不适却也不知要提出改变。

近年心理励志类书虽是稳居书市排行榜的常胜军,翻译书或本土创作也如雨后春笋,要在其中脱颖而出不易,张纯玲认为作者的成长也格外重要,以周慕姿而言每本书都自我要求有所不同,且期许作品更为扎实,「新作《亲密恐惧》在标重点时发现整本几乎都是金句和重点!」此外,与翻译书相较,张纯玲认为在地作家的案例更贴近读者群的生活与社会结构,而让人更容易产生共鸣。

张纯玲观察,周慕姿从《情绪勒索》、《他们都说妳「应该」》、《过度努力》、《羞辱创伤》到《亲密恐惧》,最大的特质在于总是能在看来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找到问题,并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让读者跟着文字自我觉察、成长。「发掘这些问题是能力,是独特的敏锐」张纯玲说。此外,作者积极在社群平台、Podcast经营,透过不同管道接触不同读者,也让周慕姿本身成为读者信赖的「品牌」。

经营心理励志书系多年,张纯玲也看到台湾读者的成长,「很多人过去觉得自己是很健康的,但透过阅读才发现生活中的痛苦源于自己的创伤。」她认为这样的觉察对读者而言是好的提醒,进而一步步能带着读者看见这些痛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创伤,不再似传统以苛责的角度自伤或伤人。

张纯玲认为经营心理咨商、疗愈书,不论是编辑或作者,都是从读者的痛苦指数而不是以书籍的销售数字出发,最终都是期待给予读者被同理的安全感,「让读者感受到被温柔陪伴是最主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