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遍全班后,7岁特殊儿童被46名家长联名劝退,该不该留在普校?
VOL 3269
最近,一则7岁特殊儿童欺负同学,被46名家长联名要求转学的事件,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据红星新闻报道,小明(化名)自这学期转学到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把班里的同学“欺负”了个遍。
家长投诉多次,小明依旧没有停止打人,班里46名学生家长联名向学校“请愿”,要求小明转学,否则不敢让自家孩子继续上学。
小明妈妈则表示,儿子曾被诊断为多动症,打人只是“小明想跟同学玩,但他不能正常交流,才用手拍一下打一下。”目前,妈妈已经带小明回家了,她也在尝试去咨询心理医生。
针对小明被退学的事件,很多网友在评论区争吵,有人说“这孩子不应该去普校”,也有人说“应该狠狠打回去让他长记性”,还有不少人疑惑:“到底啥是多动症?”
一方面是小明打人在先,确实给班级同学造成了不少困扰。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又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
那么,像小明这类能力较好、不足以去特校,但又难以适应普校,频繁出现问题行为的特殊孩子到底该怎么办?我们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来说说这个问题。
普校可以读,但怎么读很关键
某公立普校老师,从教13年,累计带过近20位自闭症学生,班里有2位多动症学生
多动症孩子的症状有很大区别,多动的孩子不一定全都是脾气暴躁的,我从教13年,多动但特别暴躁的孩子极少极少。
这个案例里,很多人提到让孩子去转学或者去特殊学校并不合理,我认为普校肯定要读,但怎么读非常关键。
我们班上目前有两个多动症男孩,姑且称他们为A和B,据我观察,除了多动症症状,他们还伴随有抽动症,上课会时不时点头,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学习效率特别低。两人的成绩都在班级下游。
小A之前学过4年乐器,他的乐器成绩还不错,后面因为学业太忙碌,家人就停掉了乐器。
这也没办法,普校需要统考排名,老师不可能不给学生压力,除非家长提前和学校沟通好不参加统一考试。可小A上课并没有效率,结果就是学生痛苦,家长痛苦,老师也很痛苦。
另一个多动症学生小B很擅长踢球,他曾经是守门员,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他在守门这件事上展现出了比较大的天赋,甚至一所足球学校看过他的比赛后,在小B二年级时,还邀请他去足球学校上学。
小A和小B共同问题是,家长一开始就没想明白,让他们去普校的目标是什么。
小A的家长意识到小A成绩糟糕后停掉了乐器,抓了整整一个学期学业,但成绩并没有什么起色。
小B的家长也一样,足球学校找来的时候,家长直接婉拒了。我们当时劝过他,这条路非常适合孩子,但妈妈还是希望走传统的教育路线。
自从家长放弃了这个机会后,小B没有再继续练习足球,足球只能作为他的业余兴趣爱好,实际上他也没有时间踢球,他的作业根本写不完,别人1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他3个小时都很难完成。
抛开成绩,孩子想要在普校待下去,“人品”一定要好。
小A一二年级的时候,多动症症状非常明显,上课时他不停动来动去,控制不住地要讲话,换了任何一个同桌他都要讲,小孩子本来自制力就差,作为他的同桌,无论是谁都会受到影响,也因此频繁跟同学起冲突。
我们和家长说小A的问题,家长每次都会发来长篇大论,先是找各种借口,等孩子回家了解情况后,又发来一长串理由。其实,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家长不需要解释,而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小B家长的态度则完全相反,小B的家庭很和谐,他还有一个比他大四五岁的哥哥在普通职高就读,成绩一般,但全家氛围很好,对小B的态度很一致,孩子一有问题,他中午马上就能骑着电瓶车到学校,配合学校解决冲突。
家庭教育的氛围贯穿了他们整个小学,现在小A和小B即将小学毕业,两个小孩的性格差距也越来越大。小B情绪很稳定,虽然有时候也会很急躁,但他会跟自己说平静下来,他有能平静下来的方法。
小A依然很躁动,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二年级时,他抽动症还不是很明显,现在则是频繁发作。
所以,孩子的问题有时也是家庭问题的投射,有的家长本身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逃避或者简单粗暴处理,这无疑会加重孩子的症状表现。多动症不完全是病理性的,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
总之,并不是多动症孩子在普校待不下去,而是家长要想好进普校的目的是什么,家长要有逆向思维,想要什么结果,就为了那个结果去付出努力。
自闭症孩子,可能是想融入普校,将来融入社会,多动症孩子不存在融不融入的问题,他们融入集体没有问题。
如果家长进普校的目的是抓学习,那就一门心思搞好学习,抓好各科成绩尤其是基础的语数英科目。那么,成绩的前提是一定要抓好最基础的课堂常规。
其次,我认为对多动症孩子来说,找到擅长的事情非常重要。家长一定要多尝试,看看有没有可以发展的艺术或体育项目,比如说,打击乐器,手部可以一直动来动去,体育项目如踢球、滑板之类的。
多动是他们的特质之一,何必要反抗他们的本能?强制让他们不要动。一定要让他们多宣泄,不然到了高年级和青春期,一直关在教室里,孩子真的会疯掉。
家长心里要明白,想达到什么目的?能不能或者有没有条件去发展孩子额外的特长?有机会一定要抓住机会,这是我个人看到的经验。
多动症孩子需要更多正向反馈
何琴,大米和小米发展行为高级督导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学会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
就我目前接触的孩子来说,多动症孩子打人或在学校里打架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案例中这么严重的打人情况,我猜测有可能是孩子的情绪调控,问题解决和社交能力比较弱。
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时,其他同学就有可能会嘲笑他。他们有时能听懂别人说他,但他不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有时也管不住自己,就有可能引发冲突。
多动症孩子打人后,一些人说让其他人打回去,或者狠狠揍他就能长记性。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肯定不对。
多动症孩子在生活得到的反馈多是负面的。他们发生不好的行为,身边人讲得最多的是你又做了什么事情,但从来没有讲过应该怎么做,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的规则怎样。
他没有得到过正面的反馈,脑袋里面自然没有正确的概念,自然不知道应该处理。
首先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比较回避事实。希望家长能明白,孩子不好的行为,并不是因为他本身不好,而是一些障碍影响了他在学校里的生活和行为。
家长也需要积极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情况想办法处理,而不是放任不管。
老师也需要了解多动症相关的知识,理解和包容他们,并提供一些帮助。
在不同时期,老师和家长也需要学会对孩子的问题抓大放小,优先解决孩子的大问题,一些相对小的问题,可以先选择忽略,等孩子能力好起来了,我们再调整对孩子的要求。
比如,优先处理孩子在学校和同伴有冲突或者上课离开坐位的问题,作业书写不整齐的问题当下不做太多要求。
还有就是,找到孩子的优点,和孩子有正向的互动,比如孩子帮家里扔一次垃圾也是值得我们夸赞。
再分享一个很好的案例,我曾经去过成都一个学校,那个班上就有个多动症孩子。上课时他不听讲,总是在教室里寻找每一个跟他有眼神对视的人,一旦这个人跟他有眼神对视,不管当下在做什么,他会立刻走向对方。
他还会在桌洞里玩玩具,发出很多声音,影响同学学习,班主任的处理方法我觉得非常值得推荐。
首先,他把孩子的位置调整到靠近自己上课的地方,能够随时观察到他,及时提醒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位置调整后,孩子的前面只有老师,这对其他同学的影响就会小一些。班主任知道孩子不太能听懂有些课,上课时允许他做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比如他可以写写、画画,或者玩一些安静的拼搭类的物品。
这些操作也是和家长沟通的结果,因此很多时候需要良好的家校沟通,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另外,老师还尝试了一次班会分享,班会的主题就是我们不一样。并不是要告诉孩子们某某同学有障碍,而是告诉他们有的人是这样,有的人是那样,帮助他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有缺点。看到优点的时候要学习,看到缺点的时候要帮助同学改正。
其实,孩子们大多比较单纯,他们不喜欢一个人就会直接说出来,同学们的应对方式大多取决于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以及周围人的引导。
从孩子本身来说,引导他意识到行为不对也非常关键,比较好的方式结合社交故事和代币。
比如,我们用一个社交故事展示给孩子,讲完后在他的桌面上贴一个视觉提示,上课的时候可以做什么,跟同学一起玩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如果他真的做到了,要给他奖励或者代币,让他得到更多正向的反馈,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不到1/3得到了规范治疗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提到,多动症的表现是持续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动-冲动,但不同类型的多动症孩子又会面临不同的困难。
注意力不集中型的多动症孩子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
多动-行为冲动型的孩子有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
活动增加型的多动症孩子可能难以静坐或安静地玩耍。
需要注意的是,幼龄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很正常,并不一定患有多动症。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普通孩子注意力发育规律:
学龄期多动症孩子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学业,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们找到孩子的能力极限,再针对性地为他们设定一些学习目标。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教授团队2021年发表过一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里面提到:中国大约有2300万儿童青少年正在遭受多动症困扰,而多动症患儿的就诊率不足10%,确诊的患者中也仅有不足1/3的患儿接受了规范治疗。
虽然多动症目前无法治愈,但对孩子来说,早期识别和治疗多动症可以极大地改善预后。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或教育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有效管理症状。
干预也不是简单让他们安静下来,重点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损害,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
日常养育过程中,父母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尊重孩子不寻常的地方,把他看成是一种个性,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只想着控制孩子做出父母想要的行为。
√ 多动症孩子听指令的能力较差,父母需要关注儿童到底听进去了多少,而不是自己说了多少。
√ 多动症孩子行为技能较为落后,当他们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需要挖掘孩子行动背后的动机。
√耐心,耐心,再耐心,是教育多动症孩子的最重要原则。
√ 不要气馁,孩子总是做错事也没有关系,他们也在缓慢成长,只是需要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
*据央广网的最新消息,小明在学校的安排下,目前开始在家上网课。
文 | 眉沙编辑 | 谭万能
图片 | 包图网正版授权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转载请联系:hanmeisha@dmhx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