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人數降 末期患者卻變多

和信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陈建志表示,罹患大肠癌,若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男性BMI应低于32、女性应低于35才适合。记者陈雨鑫/摄影

大肠癌曾蝉联「癌王」十五年,根据癌症登记资料,一○九年与一一○年大肠癌罹病人数下降,但专家认为,近年大肠直肠癌被诊断为末期的人数上升,早期罹癌者减少,恐是疫情让筛检效能降低;另外,若以微创手术治疗,身体质量指数(BMI)太高恐增加手术失败机率。

和信医院昨天发表「大肠直肠癌诊治照护全书」,大肠直肠癌团队召集人陈建志指出,自国健署推动粪便潜血检查,大肠癌罹病人数逐年增加,一○八年达到高峰,但之后开始下降。数据下降可能与「疫情效应」有关,因为末期人数上升,早期患者变少,恐是筛检效能降低,医疗院所仅治疗较严重的患者,后续值得观察。

另外,国内大肠癌八成属于「非遗传性」,主要是生活习惯、饮食西化引起的病变,这类患者先以「瘜肉」表现,若未及时处理,约五到九年就可能演变为恶性肿瘤,其中有一成的患者,一发现即是恶性肿瘤。陈建志提醒,基因检测适合有家族史者,较不适用非遗传性患者,民众对肠癌筛检应更有意识,除了粪便潜血,应定期做大肠镜。

一一○年大肠癌新诊断个案一万六千多人,平均每天有四十四人罹患大肠癌,近九成发生在五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上患者占一成。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第一选择,传统剖腹手术会在腹壁上留下长达十五到廿公分长的垂直伤口,微创手术只在肚脐周围留下五公分长的伤口,是近年相关手术一大进展,且对长者冲击小。

但陈建志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微创手术,若病灶太大,且侵犯到邻近重要器官,若肿瘤侵犯周边组织深,手术失败机会高。另外,男性身体质量指数大于卅二、女性大于卅五,或曾接受过大范围腹部手术、麻醉高风险患者,不适合微创手术,恐增加失败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