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应扩大公共投资提振景气
(图/中新社)
最近一阵子,中国大陆的经济景气成为注目焦点。做为世界上依名目GDP计算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如果不如预期,会影响全球的经济成长,关联效果广泛。最近大陆政府提出一些提振景气的政策,造就香港和大陆股市从低点反弹,但随后发生震荡,未来仍不确定。
中国大陆这波景气问题,主因是房地产市场急速下跌。当初政府主动戳破这个泡沫,基本上正确,因为愈拖副作用愈大。但即使如此,对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原因很简单,房地产是大陆大多数家庭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财富缩水,就影响家庭收支。再者,房地产业牵连广泛,除建筑外,还包含大地工程、材料、银行、房地产商业等。
既然如此,日本经验值得参考。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发生于1990年,最惨的时候,有些地方住宅房地产的价格只剩原来的3成,远超过贷款成数,商业不动产则下跌更多。在泡沫破灭后,日本立刻陷入衰退,经济成长大幅下降。
有经济学者把那个时代的经济衰退称为「资产负债表型衰退」,所言甚是。所谓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就是一般家庭和企业在遭遇这种前所未见的大恐慌后,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就是偿还债务。
在家庭方面,为了偿还债务,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在企业方面,一样偿还债务、减少投资。照理说,企业的总投资应大于总储蓄,但在那些年,整体日本企业部门居然储蓄大于投资。
家庭不消费、企业不投资,那GDP的有效需求哪里来?国外需求再大,也支持不了这样的需求衰退。在那时候,主要是靠政府公共支出的力量创造有效需求,让经济成长和就业能得到起码的支撑。在那些年,各季GDP成长有正有负,但整体正的数目比率大于负的。
日本政府的公共支出主要花在公共投资。在经济衰退的前5年,也就是1990到1995年期间,日本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重点为基础建设、政策性优惠贷款和土地改善工程,包含填海造地,这三样加起来就占了约8成。在1996到2000年期间,政策性优惠贷款所占的比例增高,基础建设和土地改善变成第二重要,另外也增加一些支持就业的计划。到了2001至2008年,则以政策性优惠贷款为最大宗。在那个时候,要鼓励家庭增加消费,难上加难。要鼓励企业投资,除了用策略性贷款的诱因外,也不容易。政府只好自己跳下去救经济。
目前中国大陆经济状况的严重性,远低于泡沫自行破灭的1990年代日本,但可能一样面临民间消费和投资低迷的挑战。要鼓励消费和投资,可以做,但并非易事。如果有效需求还是不够,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投资来弥补。这些投资当然不能浪费,要投到长远可以产生稳定正收益或社会正效益的项目。例如政府大量购买建商余屋,做为社会住宅;也可进行土地整治,包含填海造地、整治盐地,及因应气候暖化所做的土地工程等。
在政府负债方面,依据IMF截至2023年底的资料,目前世界上政府负债占GDP比率超过100的较大型国家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西班牙、义大利等,但这些国家的国际债信都未因此出现大问题。相较而言,中国大陆各级政府负债占GDP比率则约8成,其中大部分是内债,更不算严重,还有举债空间。
政策性的公共投资下去了,股市稳定上升,家庭的就业维持了,财富回升了,才有可能恢复消费力道。消费的成长来自信心,而信心需要有实际的有效需求来支撑。(作者为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