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學期改為16周 惹議

为接轨国际学制,近年不少顶大将一学期十八周改为十六周,其中阳明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近日也拍板一一三学年起,改为十六周,但同为台联大系统的政治大学依然暂行「十六加二」周,主因在于课程精实牵涉内容调整,尚无法一蹴可几;医学院、理工电资学院等师生则忧心课程恐因此遭压缩,影响国考表现,对改革抱持异音。

教育部指出,目前学则学期周数弹性学校包括台大、台师大、台科大与台北大学,课程得于十六周内完成。预计待阳明交大、清大报部后,再加入两校。

不过据了解,数间学校商议阶段时,医学院、电资学院等教师认为,十八周上课有时都得赶进度,缩短成十六周恐更难把课上完,也有医学院学生忧虑课程不完整,影响国考表现。

一名阳明交大医学院高层指出,国考未改,为应付国考,学生还是需要老师多上传统课程。至于临床课程多需要十几名教师轮流执教,一位教师可能只上一周,若改为十六周,则要删减二位老师的课程,改革阻力当然大。

宜兰大学资工系教授夏至贤则认为,推动十六周应有配套,如每周开放固定时段让学生使用机台,再搭配非同步教材,以数位教学辅助学生学习。

阳明交大教务长陈永升表示,确实有老师反弹,但科技进展下很多知识很快就过时,新知识也不可能有教完的一天,与其一股脑塞给学生,建议尝试启发学生自主探索。

有国立大学教授私下表示,有部分教师一套方式上好几年「懒得改」,如今要为十六周重新编排课程,自然不愿意。体制应想办法影响教授,尤其改变中壮年教授思维,才可能改变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