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真的会让我们变笨?

记者黄郁棋/特稿

「兵前智多星,兵后派大星。」许多当过兵的人,会讽刺「当兵真的浪费时间,退伍后脑袋空空。」并且一边骂,又一边聊起当兵的琐事与趣事。军中可以看书,但不能随意上网,影响真的有这么大?请让我这个键盘柯南为您解惑。

老猫陈颖青推荐的好书《网路让我们变笨?》(图/记者黄郁棋)

Google带来的是智慧?网路造成的四大变革

谈论这个议题前,我必须先说说「老猫」陈颖青推荐的《网路让我们变笨?》这本书。这是本不简单的书,光从长达52页的参考书目就可以发现,内容引用了许多研究论文,为的只是探讨一件事情:「网路究竟让我们变笨,还是变聪明了?」

书中先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之间,关于「文字」的冲突说起。大约在西元前四世纪初,柏拉图写了一个谈论爱与美、还有修辞的对话录<斐德若篇>,故事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对于阅读的看法:

「仰赖阅读来获取知识的人,看似学识渊博,实际上大多无知。他们并不会满腹经纶,仅因自认博学而骄纵。」苏格拉底认为,只有存在大脑中的记忆,才称得上智慧;唯有沉思,才能从浑沌中解放出来。然而柏拉图的观点却截然不同:「因为有文字,我才能建构出一套完整的哲学观,并传颂开来。」

最后是谁赢了?我们都知道,是柏拉图。文字自印刷术以及造纸术的出现后,成为几千年来的主流媒体;它塑造了后代人的智慧,以及记载了前人曾经思考或发生过的事情。随着「网际网路」的到来,印刷术也逐渐退居末位,多媒体网路时代显然取代了传统阅读模式,成为新一代的「资讯革命」。在这波革命中功不可没的总大将,正是搜寻引擎霸主:Google!

Google创办人佩吉(Larry Page)过去是个怪咖,在他就读密西根大学的时候,曾经试图说服校方「在校内建筑一条单轨铁路」;当然,最后是无疾而终。佩吉生长在四周都是电脑的环境里,对网际网路自然充满向往;Google的名称由来,是十的一百次方「googol」,意味着「无穷尽的资讯」。佩吉发现,越多超连结指向某个网站,该网站往往越重要;Google就这么出现了!21世纪以来,大幅度影响了网路环境。

若不是Google的创意,让网站与网站间得以透过「搜寻引擎」组合起来,浩瀚的网路世界很可能会变成「数位的巴别塔」,谁也不知道谁在哪里。从《网路让我们变笨》当中,可以归纳出四项Google带来的世纪大转变:

一、人类阅读方式的改变

过去人们习惯纸本书籍以及报章杂志获得资讯,而这种资讯获得法被称之为「直线阅读」,人们会按部就班的随著作者指示,专注吸收书中资讯。但是Google与脸书的出现,让人们的阅读习惯大幅改变;我们不再使用直线阅读的方式获取资讯,反而习惯透过「超连结」到处跳来跳去,阅读也成了「略读」。久而久之,连静下来认真阅读,进入书中的沉思世界都变得异常困难!

除此之外,超文本的出现也是影响阅读方式的一大肇因。曾经人们以为超连结能促进资讯的吸收,获得更全面的资讯;但事实证明,超文本会让人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它的「机制」与「功用」上,而不再是故事本身。

二、Google影响了我们的大脑回路,思考突触变少了

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帕斯科.里昂」(Alvaro Pascual-Leone)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越常用的部分,特定神经回路区域会增大,突触变多,神经递质也更多更浓稠。相反的,长久不用的部分会萎缩,被「当前重要的事物」给取代。网路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模式,负责视觉、触觉以及下判断的区域变大了,深入思考的区域却越来越小。

三、人的「智慧」被电脑取代,长期记忆越来越难

所谓的「智慧」,一般而言是指人们的「暂时记忆」透过「工作记忆」的移转,成功进入「长期记忆」深化为人格特质的部分。然而要将资讯转化为长期记忆非常困难,必须透过「长时间的专注」才可能达成目的;由于阅读方式的改变,我们很难专注阅读某一件事物,资讯大多停留在「暂时记忆」就不动了!

四、F型阅读模式的形成

网路的使用者在阅读时,很难真正逐行阅读。研究发现,许多人的阅读模式逐渐趋向「F」型前进。看完导言后,会从各段的前头开始看;若不迷人,会跳过继续看下一段。(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你能从头看到这边,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宪兵司令部是卧虎藏龙地方。(图/玄史生)

宪兵司令部,一个卧虎藏龙的斗争之处

两年前,我是「忠贞」宪兵的一员,在位于圆山的宪兵司令部服兵役。由于刚从关西新训中心、林口宪校「毕业」,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准备迎接新一阶段的挑战。当过兵的都知道,新训中心是男人当兵的第一关,往往是「头过身就过」。说无聊是挺无聊,说有趣又真的充满了回忆。

军中的确有许多不合常规的地方,例如新训中心的班长脾气古怪、设备老旧,但并非全是不可取之处。宪兵司令部的高官很多,走在路上梅花星星满天飞;实际相处一年下来,我发现能够当到校级的连长参谋「绝非平庸之辈」。如果不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与手腕,大多数卡在上尉就被迫退伍了。

由于军中是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机、笔记型电脑连民网的地方,想要获取知识,只能读书!在宪兵司令部一年下来,我利用闲暇与假日的时间,至少读完了纪伯伦的《先知》、贾德戴蒙的《枪砲、病菌与钢铁》、吴明益的《复眼人》以及法兰克薛庆的《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还写了一篇要投稿文艺金像奖的小说。老实讲,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变笨了,反而比「天天上脸书」的日子要聪明了许多。

当时正值李翔宙司令升官副参谋总长,他与我们一一握手致意;轮到我的时候,他还指正我的握手姿势错误:「强而有力的一握,叫做致敬与友好;双手握,通常代表一个人别有所求。」能够当到高官的人,尤其将军以上,绝非泛泛之辈。果不其然,退伍后没多久他又从副参谋总长变成了陆军司令。

严格说起来,觉得当兵浪费时间的人,往往是自愿如此的。真正投入当兵的人,除了在自己职位上能获得不少经验外,长官的待人处事方式(不论光明面黑暗面)都是值得深思与观察的地方。当时听说精粹案要将宪兵并入陆军,真的十分痛心;毕竟宪兵是少数「以自己身为宪兵为荣」的兵科啊!

乡民戏称只会线上推理的人为「键盘柯南」。(图/取自网路)

键盘柯南?网路带来的媒体变革

「键盘柯南」这个词,是台大批踢踢实业坊的「乡民」用词,讽刺许多「只会靠键盘推理、破案」的民众或记者。不容讳言,现在的电视、电子媒体都被民众称为「YouTube、行车记录器新闻网」。言下之意,若少了YouTube、行车记录器影片或网友言论,记者的新闻就没得「抄」了。

虽然身为ETtoday新闻云的社群编辑说这话很讽刺,但这的确是事实。在过去网路还不发达的年代,报纸新闻是社会大众少数「获得资讯」的管道,记者肩负着「发觉社会脉动、听见民间声音」的角色。每天跑新闻、找资料,是必备的功课;民众与媒体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但是随着网路的发达,Google、Yahoo等搜寻引擎强大化,资讯的价值早就跌为「零」。人们要获得资讯,可以从部落格、网站、MSN甚至社群网站找到最新资讯;四川发生暴动的时候,大陆封锁消息,全世界的民众依然可以透过微博、推特(靠跳板)等社群网站看见「即时」的真相。记者的身分定位尴尬,不论再怎么快,都快不过光速一般的网路资讯。

在生存的压力底下,媒体的报导方向很大幅度的转向「网路」,从Google、脸书或YouTube等管道找新闻,成了普遍现象。有多普遍?连美国Discovery的新闻都开始从YouTube找灵感。

然而最凄惨的还不只如此。根据我在ETtoday新闻云经营粉丝团、G+专页,观察网友以及其他家新闻网的结论发现,这个「YouTube现象」对记者与民众都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资讯爆量,记者在「认知负荷过头」的情况下根本很难进入「思考状态」,相对的,写出来、做出来的东西很多都是「有事件、无见解」的新闻。(别怀疑,好的新闻除了客观报导,一定也有新闻见解暗藏其中作为灵魂。)而民众看了这些文章,往往也停留在破碎的资讯上头,无法进入深度的思考。

所以该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却又不容易做到。读书!但不是读电子书;原因如同Tizzy Bac的一首歌名「什么事都叫我分心」,只要一连上线,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打开社群、点击超连结或搜寻资料,根本无法进入专注状态,资讯也无法从暂时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除了享受网路的方便外,每天也要花时间深度阅读,否则会渐渐变成一个阿呆。纸本书籍不会消失的原因,不光是「触感」、「味道」、「使用经验」等因素;最大的理由在于:它连不上Google。

作者黄郁棋,年轻的老屁股,ETtoday新闻云社群编辑,代号KK。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