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身心科醫師吳佳璇:退休教授父拾荒 早期失智症作祟
2018年吴佳璇(左)和外籍看护(右)参加父亲(中)在日照中心的成果发表会。图/吴佳璇提供
「母亲2010年过世后,曾是台大教授的父亲开始出现怪异行为,常骑着脚踏车出门捡资源回收物回家,直到2015年才确诊『失智症』,目前已是卧床的重度失智症者。」远东联合诊所身心科主治医师吴佳璇娓娓道出,10多年来漫长照顾陪伴失智父亲的心路历程。
行为异常 但还能报税
吴爸爸2018年参加日照中心画画课作品。图/吴佳璇提供
吴佳璇说,母亲癌逝后,父亲就常常呆坐着,后来他觉得应该要多动一动,于是住在台大宿舍的他开始在校园里骑脚踏车运动,没想到一阵子后,他每天白天一睁开眼竟到处捡宝特瓶等资源回收物回家,并做垃圾分类,这很怪、很不对劲,应是初期认知功能退化,他还能自己报税、骑车等,但「押着他去就医一定不理」。
父亲常出包,吴佳璇甚至和他说:「你再这样下去,拿别人的东西迟早会上报,标题是『退休教授拾荒维生,名医女儿不闻不问』的新闻,这样很难看,不要再捡了。」但父亲仍然讲不听,持续回收垃圾。
其实,2014年吴佳璇就觉得父亲的行为愈来愈怪,非得处理了。直到2015年,父亲75岁时因为蜂窝性组织炎到台大医院急诊就医,吴佳璇借机安排他会诊神经科,简短智能测验(MMSE)26分,确诊轻度失智,才正式进入医疗体系接受治疗及照护。
罐头塔饮料 捡回家喝
父亲短期记忆退化,空间概念还不错,在安全前提下,吴佳璇为独居的他请了外籍看护照顾,戴上防走失的GPS手表、在家门口装了感应式门铃,安排他去日照中心上画画课等,也就让他继续骑脚踏车了。
自从父亲失智、开始回收垃圾后,发生不少奇怪状况,常令吴佳璇傻眼。最经典一次是,某日他骑脚踏车回家,却不知从哪里拿了一大袋回收的罐装饮料回来,他还喝了一罐,第二天她开车拿去附近派出所返还,警察看了一下饮料罐说:「上面有黏胶」,推测是二殡办理出殡葬仪社的罐头塔。
时空错置 判断力退化
一直到2019年初,吴佳璇没收了父亲的脚踏车。那天他出门说要去研究室,但看护却发现GPS显示骑到一个地图上不认识的地方,结果竟是骑上了水源快速道路,被用路人举报警察拦下送他下来。「父亲说他要骑往台三线云林古坑老家,人在斗南火车站…。」这次的迷路、时空错置,吴佳璇决定不再让父亲骑车。
面对父亲失智的照护,吴家姊弟三人分工,吴佳璇是医师,又和父亲住得近,是主要照顾者、也负责医疗决策;妹妹是律师,负责日常食物用品等采买;弟弟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定期返国探亲。必要时,三人会举行家庭会议共商解决问题对策。
吴佳璇说,弟弟留学澳洲时,父亲有闲钱会买澳币,但他失智后,有一天银行寄来基金、寿险保单的对帐单,她询问银行理专才发现,他把退休俸几百万元都换了澳币,买了澳币计价的基金,可见判断力早已有问题。直到2018年,看护说「阿公没给薪水」,显然又退化了,于是开家庭会议检视父亲财产后,「他的财务由我接手管理」。
失智与家族遗传有关
「现在父亲已重度失智,2022年初开始卧床至今。」吴佳璇说,他原本还有去日照中心画画、唱歌,一直到2021年初疫情严峻停课,下半年他躺在床上爬起来都很吃力,因为智能及体力大退化,也就没再去日照中心了。
「2021年底,某周日发现他坐在餐桌前睡着了,失去意识又失禁,打119送台大医院急诊,但检查没发现问题,带回家后再也不肯下床了,也不认识人,2022年起开始卧床。」吴佳璇认为,可能失智久了忘了怎么走路,还好家里已改好无障碍空间,也买了轮椅、电动床,现在他起身都要看护扶,吃的都是打成泥状,也请了复能物理治疗师协助复健,避免肌肉流失。
「失智与遗传有关系」,吴佳璇透露,她的阿嬷有失智,不只她的父亲失智了,她的二伯父、大姑姑、小姑姑也都是失智患者,真的令照顾的家人心力交瘁,甚至必须辞职照顾,吴佳璇深有体会。
吴佳璇。记者苏健忠/摄影
吴佳璇
远东联合诊所身心科专任主治医师
●年龄:55岁
●照顾对象:父亲
●罹患疾病:失智症
●发病时间:2015年75岁时,现在86岁
●症状:记忆力衰退、迷路、认不得人、卧床
●治疗:轻症期吃爱忆欣,重度服用memantine、排便药、综合维他命
●陪病心得:理解父亲失智事实,「顺着父亲的意愿」照顾,根据失智状况,也安排日照中心上课,减缓退化,居家环境改为无障碍空间,适时增添轮椅、电动床等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