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黄明川带路 人权影展看战争、科技与移民议题

国家人权博物馆「2023台湾国际人权影展」选片指南讲座对台,由策展人黄明川导演(前排左二)及影评人雀雀(右一)解析策展主题及选片看点。(文化部提供/李欣恬台北传真)

国家人权博物馆「2023台湾国际人权影展」迈向第7年,持续以多元视角选片,引荐社会大众认识人权,本次影展聚焦战争、科技与移民等议题,邀请国家文艺奖得主、导演黄明川担任策展人,主影展精选国际11部电影,内容包括战争、科技与移民等议题。

昨(9)日影展于光点台北电影馆举办「选片指南」讲座,由策展人黄明川导演及影评人雀雀对谈,完整解析策展主题及选片重点。雀雀表示,「2023台湾国际人权影展」以「烟硝离散-游寻天光」为主题,对应「战争与人权」与「人权广角镜」两大单元。为呼应当代的战争与人权议题,开幕片特别选映乌克兰女性导演艾莉莎.柯瓦伦科(Alisa Kovalenko)的《战火边缘的青春》,该片拍摄于乌俄战争期间,呈现5名乌克兰青少年虽身处战火肆虐的顿巴斯地区,仍不畏动荡纷乱的环境,勇于追求自我。犹未歇止的乌俄战争无疑是当今世界焦点之一,期望透过影展的选映,促使台湾社会持续关注国际人权议题。

「烟硝离散-战争与人权」单元另外也选映叙利亚裔加拿大导演玛丽亚.札里夫与法国导演安德烈.卡迪共同合作的动画《魔籽公主》,以魁北克法语旁白讲述在叙利亚战火的威胁下,一家三代如何在遭遇政府及多方军事势力阻扰时逢凶化吉,最终抵达如天堂般的新家园;柏林影展金熊奖得主吉安弗兰.柯罗西的《战地夜曲》,故事场景横跨叙利亚、伊拉克、库德斯坦族及黎巴嫩边界,将战火烟硝下的日常群像,如慢板诗歌呈现于世人眼前。

雀雀将镜头拉回台湾,介绍洪淳修的《金门留念》借由书写金门三个世代居民的影像,辐射出海峡两岸70年来的政治、经济、地景和文化变迁;马来西亚出生的台湾导演廖克发,则以《野番茄》纪录二战台籍日本兵及228事件高雄「雄中自卫队」,透过访谈使一窥生命记忆、认同与国族情感,亦见证威权历史下的无常生命和青春血泪。

「游寻天光-人权广角镜」单元则聚焦当代多元人权议题,中国大陆旅美导演张嘉玲在《全面监视》贴身拍摄人权律师和记者,揭露中国大陆科技监控的真相,深入剖析数位录像技术及社群监视系统的实际情况;加拿大导演艾莉森.莫瑞的剧情片《生命之舞》,则描绘身为加拿大移民二代的主角回到祖国阿根廷,试图透过验证DNA追查身世之谜,最后竟发现自己是1977年阿根廷独裁时代被强迫与家人分散的失踪孩童,寻亲故事追溯至「五月广场母亲」运动,揭示转型正义议题仍是阿根廷社会的现在进行式。

黄明川及雀雀也指出,今年人权影展选映于2022年金马奖获得多项的亮点,包括马来西亚导演刘国瑞的长片《白日青春》,与同时合映的短片《末路穷途》互文性高,探讨在香港的巴基斯坦移民和难民所面临的挑战,以公路电影的形式,纪录异乡人的飘泊处境与身分认同问题;陈梓桓导演的纪录片《忧郁之岛》结合档案影片,纵观香港近代政治史,回顾了1973年文革时期人民被迫逃亡香港、1989年天安门事件香港人声援、2019年反修订逃犯条例与反送中多次百万人示威抗争,到2023年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的香港政治变迁;蔡崇隆导演的《九枪》追溯越南移工阮国非因疑似窃车而被警察枪杀的事件,深度探讨执法过当争议以及台湾移工的劳动处境与结构性问题。

黄明川表示,「人权经验是从1岁到100岁都相关的」,对于每个人的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本次影展也欢迎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参与,其中《战火边缘的青春》、《魔梓公主》、《全面监视》及《生命之舞》等4部电影是台湾首映,台北场将于9月22日至24日在光点华山电影馆率先起跑,紧接着高雄场9月29日至10月1日将于高雄市电影馆接力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