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 该教育的是政府官员
(路透)
竞速滑冰运动员黄郁婷身穿中国运动员送来的国家队服装引发争议,转移了人们对台湾参加北京冬奥会上更重要问题的关注。
事实上,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或球迷交换具有本国国家象征的服装、别针、球衣或其他纪念品是一项传统。对此的批评很少见,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与苏联或东欧国家运动员一起这样做的西方国家运动员,还是最近在2018年冬奥会上朝鲜和南韩之间的合作和友好。
时代力量高雄市议员林于凯在脸书上发文称,台湾奥运健儿应在出发前接受有关此类问题的「行前教育」。虽然国家队运动员应该接受有关主办城市安全问题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公共卫生问题的培训是可以理解的,但林议员的建议产生了几个问题。
首先,中华台北奥委会是否有能力提供这种教育,还是应该由陆委会或国安局等更合适的中央政府机构提供教育?这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台湾选民在下次选举中选出不同政党的候选人,会不会有很大的改变?是在奥运会之前才需要教育,还是台湾运动员每次参加海外体育比赛都需要接受教育?教育会专门针对如何与中国运动员互动,还是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教育是可选择的还是强制性的,不参加课程的运动员会受到什么处罚?例如,会被禁止参加体育比赛吗?
这种教育具体应该建议运动员不要做什么?不交换衣服或其他纪念品?不戴他国的帽子或球衣?不像黄郁婷那样穿着他国的衣服拍照?不能与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握手、拍拍肩膀或拥抱?
归根结底,关于黄郁婷的讨论,是转移政府如何处理台湾参加北京冬奥这一更重要问题。2015年7月31日北京被选为2022年冬奥主办城市,也就是说,2016年1月当选、5月上任的蔡英文总统政府经过多年筹备, 台湾队的参赛政策仍然模糊,无论是运动员抵制、外交抵制、运动员行前教育与中国运动员互动,还是台湾队是否参加开幕式进场仪式(体育署似乎犹豫不决)。台湾并没有在这些问题上起带头作用,也没有赢得台湾经常提到的「志同道合的国家」的钦佩,而是摇摆不定。拜登政府组织了一场其他国家很少支持的外交抵制(有些支持一半,避免用外交抵制一词),而拜登政府仍派官员陪同美国代表团出席开幕式。在去年东京夏季奥运会之前,因运动员的旅行条件不如中华台北奥委会官员的旅行安排豪华而引发争议时,蔡总统不得不亲自干预。对于北京冬奥会,再次存在规画争议。
这很重要吗?有人可能会说,黄郁婷或掌旗进场仪式的争论,最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不过,无论是国际体育赛事,还是台湾的国家安全,都不应有规画失误的余地。(作者为前美国共和党亚太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