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魔鬼海星」大爆發! 民團喊話政府:即刻搶救珊瑚礁

台湾珊瑚礁学会指出,东沙环礁海域已经出现棘冠海星大爆发,平均密度约1232.9只/公顷,严重超过珊瑚礁生态系可负担的棘冠海星密度15~30只/公顷,呼吁政府发起救援行动。图/台湾珊瑚礁学会提供

有「魔鬼海星」之称的棘冠海星,以活体石珊瑚的珊瑚虫为食,澳洲大堡礁就因棘冠海星遭严重破坏。台湾珊瑚礁学会今开记者会指出,东沙环礁海域已经出现棘冠海星大爆发,平均密度约1232.9只/公顷,严重超过珊瑚礁生态系可负担的棘冠海星密度15到30只/公顷,超出可负担密度的40倍以上。学会呼吁政府发起救援行动,赶在冬天来临前号召资深潜水志工、潜水专业游艇前往清除,否则将造成毁灭性伤害。

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研究团队、内政部国家公园署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同仁今年6月6日至12日前往东沙环礁执行棘冠海星清除作业,经7次潜水,在5位潜水人员执行注射醋酸共毒杀海星1237只,手动移除603只,合计清除约1840只。

郑明修指出,棘冠海星爆发的外环礁热区约4公里长,估计此记录单次作业的棘冠海星密度在72.5到3888.9只/公顷,以总量来看,平均密度约1232.9只/公顷,严重超过珊瑚礁生态系可负担的棘冠海星密度15~30只/公顷(即每次潜水20分钟可以发现2只棘冠海星),密度已经达到爆发水平。

他说,2010年澎湖西吉屿也发现过棘冠海星,团队赶在大爆发前发起「突棘行动」,进行两年的人工移除与监测调查,才有效控制当地棘冠海星的数量,2021年也在太平岛珊瑚礁也发生过棘冠海星大爆发,这次在东沙外环礁则是第三次发现。

郑明修说,这次观察,东沙外环礁棘冠海星喜欢栖息深度在4.5公尺以下,若以当地石珊瑚覆盖率超过50%可达水深30公尺,已知受到危害在水深11到20公尺,石珊瑚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其它水深仍有很多活存石珊瑚正在被棘冠海星啃食,呈现白化痕迹,死亡珊瑚随着时间愈久,藻类覆盖率就愈高。

回顾团队调查记录,郑明修说,从2019年6月在环礁南侧水深15公尺蓝洞附近,看见成熟个体约30只群集正在啃食珊瑚,至今5年来,已扩散蔓延到环礁西南角达4公里,若不积极移除,以一只40公分成熟棘冠海星一年内释出2亿8千万颗卵,只要有1%幼生活存率,就是有1百万只以上。

郑明修说,棘冠海星如同蝗虫过境,吃完活珊瑚后的区域,珊瑚礁生态系完全崩毁,需要花上至少10年才能复育,更令人担心的是,繁衍的幼小个体会在该处生存,继续啃食重新生长出来的小型珊瑚群体。

郑明修说,棘冠海星愈晚移除,扩散就可能更远,将造成台湾海洋生态资源最严重创伤,他呼吁政府发起救援行动,号召资深潜水志工和潜水专业游艇前往清除成熟个体,且必须赶在7至9月降低棘冠海星密度降低,否则冬季受年东北季风影响无法潜水清除。

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说,棘冠海星如同蝗虫过境,吃完活珊瑚后的区域,珊瑚礁生态系完全崩毁,需要花上至少10年才能复育。记者叶冠妤/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