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海中提袋子!全是「吃珊瑚魔王」 东沙环礁棘冠海星大爆发

▲辛苦的潜水员手中提着一袋袋东西,这些全是棘冠海星。(图/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提供)

记者林韦辰/综合报导

有「魔鬼海星」之称的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是珊瑚的杀手,以珊瑚为食的海星。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研究团队和内政部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在6月9日到12日期间赴东沙环礁调查,惊见东沙环礁海域已经出现棘冠海星大爆发,打破生态平衡,大量珊瑚遭到啃食,呼吁各界关注危机。海洋海保署回应,目前清除的做法为人工捡拾与醋酸液注射清除,并有效控制了爆发情形。

台湾珊瑚礁学会今(9)日召开记者会示警,针对东沙环礁棘冠海星大爆发议题,呼吁政府相关单位立即采取救援行动,若不紧急采取必要措施,预期将对当地珊瑚和其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伤害。对此海保署表示,棘冠海星主要栖息于水深1至20公尺的珊瑚礁区,以珊瑚虫活组织为食,数量过多时易影响珊瑚礁生态,目前的做法是请潜水员下水,以人工捡拾与醋酸液注射清除。

海保署说明,本会海洋保育署于111年已对南沙太平岛周遭海域的棘冠海星爆发情形进行处理,与中研院合作,以人工注射醋酸液的方式清除棘冠海星,并有效控制了爆发情形,成效良好。

▲以人工注射移除的方式进行,有效控制爆发情况。

海保署指出,本次棘冠海星爆发地点位在为国家公园内,本会海洋保育署将持续与主管机关保持联系,提供过往经验并适时给予协助,一同维护海洋环境,达到资源永续的愿景。

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判断,此状况已发生超过1年,是「现在进行式」。他指出,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俗称魔鬼海星,是一种以珊瑚为食的海星,成熟体型直径约25-35公分,有9至20支腕足,最大直径可达80公分,全身布满细长棘刺、刺表皮有毒腺细胞,会分泌剧毒。原产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珊瑚礁海域。过去1960年代的澳洲大堡礁,可能因为不明原因,棘冠海星密度增加到珊瑚礁无法从损害中恢复的程度,这种状态称为「棘冠海星大爆发」。

▲棘冠海星产卵数量也十分惊人。

台湾珊瑚礁学会荣誉理事长郑明修表示,棘冠海星极高产卵数量是令人担忧,若是幼生存活率的微小增加就可能导致成体数量的大幅增加,举例说明,像是6000万颗卵的可存活率为2%,就等于会有120万只成体,让尝试控制大爆发的科学家正伤透脑筋。